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热点发声

  改变“唯证是从”,根治违规“挂证”

  由于我国的执业资格实行单位注册,相关单位要想取得资质,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注册人员。这样就导致有些考取了执业资格证的人员,不从事相应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的执业资格证给需要的单位注册,单位给与一定的报酬,但本人并不在这个单位工作,俗称“挂证”。虽然近年来相关部委加大对“挂证”机构和人员的清理整顿力度,“挂证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由于资格证书挂靠背后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彻底斩断。

  

  1、由来已久的“挂证”现象,时至今日已经衍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网络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各项证书挂靠加码,尽管也可能有夸张失实之处,但其所揭示的那套灰色的利益关系和定价逻辑,终究是客观存在的。所谓“考证难度越大,挂靠价格越高”,稀缺的证件资源,在红火的地下市场里展现了令人钦羡的变现能力。于是,诚如不少公众所吐槽的,甚至出现了“资格证挂靠费远比工资收入还高”的离谱状况。事实上,专业人才,以及与之对应的资质、证照体系,原本是为了高效率地配置人力资源。可是,诸如“挂证”等问题,其背后所指向的,已然是专业人才去实务化的危险倾向。倘若长此以往,专业人才本应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预期结果,最终将不复存在。

  ——评论员 然玉 

  

  2、清理违规“挂证”,说到底就是一个提高违法成本的问题。利益的驱动可能会使当前市场挂靠借用资质的行为继续存在。但正因如此,对于基层建设部门来说,绝不能再习惯于“纸上监督”,要及时完善现行的资格审查程序,摸清企业底细,才能真正有效防止企业租借资质。而对于企业和持证者来说,改变“唯证是从”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使就业环境趋于公正,就要比盲目投入到考证大军中要理性得多。

  ——评论员  宋潇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假装”的背后 有更高境界的善
2026,练内功攒实力才能真正很美
城镇化如何“记住乡愁”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 2017-01-17 2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