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漫步
成新平
笔者离开故乡衡东县霞流镇白衣港已近30年,岁月弥久,那份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已不知多少回在梦里想起儿时的场景。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感怀,这份情绪在国人心中挥之不去,这也正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根之所在,所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愁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是现代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一种情绪,是一种文化上的归属感。“乡愁”也是需要载体的,城镇化如何让“记住乡愁”成为可能?这正是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的“人、事、物、景”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农村萧条破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血式”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农村青年流向城市,农村的发展失去了活力与生机,乡愁便逐渐“凋零”。城镇化虽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要保护农村优良的传统文化,要让农村展现出自身特色,而不是像当前城市建设那样千篇一律。毕竟,有了个性的张扬,乡愁才可爱,才能让人牵挂。
而最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小城镇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追求“水泥加钢筋”千篇一律的模式,没有内在的特质和鲜明的个性。再加上农村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传承文化的祠堂、庙宇、学校、古民居相继坍塌,农民离开家园,这又让乡愁情何以堪。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但愿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记住乡愁》,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