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热点发声

  骗子抓了

  但徐玉玉案仍疑点重重

  8月28日,记者从福建警方获悉,“8·19”山东临沂徐玉玉案件中,A级通缉令最后一名嫌疑人郑贤聪投案自首,全部涉案嫌疑人6名悉数到案。

  相对于此前媒体报道中称目前国内电信诈骗案仅有不到5%的破案率来说,徐玉玉案涉案嫌疑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悉数落网,公安机关可谓使上了“洪荒之力”。在这意义上,徐玉玉案的告破,注定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扭转电信诈骗案件整体破案率极低的现实。(据8月29日《华商报》)

  

  

  

  某种意义上,这起电信诈骗案的骗术“高超”之处,就在于诈骗者能够精准地获取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精准诈骗。或者说,他们想骗准大学生,就一定能够得到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他们想诈骗贫困生,也一定能得到贫困生的个人信息。在电信诈骗者面前,人人都可以是透明人。事实上,媒体早有分析指出,电信诈骗已经从过去的“乱枪打鸟、漫天撒网”向“锁定信息、精准下套”转变,徐玉玉案就很符合这个趋势和规律。如何配“套”,这是个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评论员   杨  鹏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个人信息泄露和实施诈骗,不像是同一伙人所为。

  徐玉玉为何中招“贫困生助学金”诈骗案的?骗子不骗其他人,偏偏诈骗徐玉玉等准大学生,并知道她是贫困生,正希望获得一笔助学金。骗子为何从数亿手机用户中获得了准确的基本信息?那么徐玉玉的信息到底是谁泄露的呢?在案发之后,当地教育部门因为正好在案发前“给徐玉玉打过电话,让徐玉玉等待通知”,因而被网民怀疑是泄露徐玉玉个人信息的一个源头。而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绝无可能”,并表示“所有申请助学金的材料在收取归档后会直接递交给上级部门”。那么,到底是谁泄露了徐玉玉的个人信息?这是在6名诈骗嫌疑人悉数到案之后不能被忽略的一个问题。

  ——评论员   王甄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第B01版:版面一
   第B02版:版面二
   第B03版:版面三
   第B04版:版面四
   第B05版:版面五
   第B06版:版面六
   第B07版:版面七
   第B08版:版面八
不收礼,倒贴红包也不足取
“天价”片酬,谁来埋单?
“先识字后拼音”是教育的理性回归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 2016-08-30 2 2016年08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