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察者看台
家在农村,已经接二连三地在乡下吃了几起这样的酒席,办酒的主人不但不收礼,反而还要给吃酒席的人发红包,让我们白吃、白拿。这样办酒席的红、白喜事都有,所发红包有多有少,多则200元一份,少则80元一个。乡亲们曾算计,如此办酒席,主人少则要白费几万元,多则要白费十几万元。好多乡亲啧啧嘴:“乖乖,这样下去,我们怕是办不起酒喽!”
这是实话。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一年才收入多少钱哪?而百姓人家,哪家又没得酒席可办?婚、丧、生日、生娃、建房等等,这些按照古老的乡下传统,都是非办酒席不可的。不然,就会被人说闲话,甚或让你抬不起头来。俗话讲,人是一口气,树是一张皮。别人办得起酒席,咱干嘛办不起酒席?于是,人穷志不短,哪怕借钱举债也要攀比地办好酒席。用乡亲们自己的话说,是丢不起面子丢不起人!
记得几年前,乡亲们要笔者呼吁:“吃不起酒席啦!随不起份子啦!”笔者也真写了文章。那时农村办酒席的特多,什么事都可以为由办个酒席。而且,吃酒席的随礼份子钱也不断提高,收礼金主人还雇了专人,在酒席入口摆上礼金登记处进行逐个登记。这个一目了然的登记,让准备出得少点的人,生怕被人看到传了出去而被人看低。因而,随礼份子钱越来越重,都是不堪重负。
不料几年过去,事儿掉了个方向,真可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不是吃不起酒席、随不起份子了,而是办酒席的主人压根儿就不让你送礼金,反倒还要给你发红包和礼物,让你白吃、白拿。有的乡亲说:“现在我吃人家的酒席可能笑,到时轮到别人吃我家酒席,我恐怕会要哭啰!”办酒席不收礼金还倒贴红包,当初应该是由富裕人家兴起来的,带动乡亲便渐渐形成地方习俗,而习俗就得大伙遵而行之。更为厉害的是,此风不仅愈演愈烈,而且酒席办得越来越高档化,花费不断增大,普通农家真的承受不了!
所以,笔者认为,这般办酒席也不足取!为了提高文明程度,持续发展农村经济,一般是不要办酒席为好。既便是避免不了的酒席要办,不收礼金尚可,切不可再给客人发红包和礼物了;要尽量减少酒席的费用开支,防范因办酒席而重又返贫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