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谈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衡阳县樟树乡中心小学  王婕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性往往很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趣味性教学,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觉得枯燥乏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达到要求的目标。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而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主客体的过程。从情感的角度而言,小学生正经历一个情感快速发展而不稳定的阶段。从意志的角度而言,小学生的意志薄弱易受暗示。大部分的小学生处于思维高速发展阶段,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他们长身体,长知识,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个体的好恶习惯也逐渐形成。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随着年龄增加变得更加精准,无论个别的感觉或整体的知觉都飞速发展,如果老师能够细心观察加以指导,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因为年级的变化而有不同的体现。一、二年级小学生普遍表现为自制力不够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三、四年级小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具有社会性和亲社会倾向;五、六年级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具体的解释。

  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体体现教学本质,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十分枯燥,教学过程往往由特定的课程内容所决定,目标预设化,内容生活化,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教学模式和步骤缺少吸引力,数学课就显得格外生硬和无趣。但小学的数学教学任务要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规范的操作步骤,还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虽然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但很多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多数课堂仍然存在教条化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灌输式教育还占据这相当大的市场,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课堂显得沉闷泛味。

  三、趣味性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里引起共鸣,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数学是真正的“魔法棒”。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顺应了孩子的天性,更能突出数学操作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与魅力,从而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自然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动的学习习惯得到极大的改变,把被迫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卢姆认为,如果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这个任务迟早会被放弃。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趣味性教学,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时,才会对它产生兴趣,才会去学数学,学好数学,而枯燥的教学方法则在学生明白这一价值之前就放弃了对它的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传统文化的点播者
谈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谈政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谈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7-11-25 2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