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 姗
立秋过后,衡阳夜晚依旧暑气蒸腾。
8月9日,临近晚上9点,衡祁路口还是人来人往。
一辆名为“阿哥和小妹的烧烤摊”的移动餐车旁,摊主欧爱国正加紧做着出摊的准备,几位熟客已在一旁等候。与往常晚上7点半便升腾起的烟火气不同,今晚烤炉架起迟了一个多小时。
“实在对不住啊,早上守着最后一波客人7点多才收工回家。”欧爱国手里张罗着,声音带着歉意解释道。收工回到家,9点多才得以睡下。下午2点半,欧爱国又如闹钟般准时起床,备料、串签。对他而言,厨房即战场。
今天来帮忙的是他儿子,9月即将升初中,沉默少言,只是一味地低头码肉串,手法娴熟。
晚上9点刚过,炉火点燃,欧爱国正式开始这一天的工作。
9点40分,第一桌客人终于吃上了刚出炉的烤串。有熟客随口问起:“老板娘今天怎么没来?”欧爱国一边翻动着烤串,一边语气平和地回答:“她有点不舒服,歇着了。”
妻子覃惠妹,正是摊名中的“小妹”,来自广西。不少食客初时以为“阿哥和小妹”是兄妹档,细问方知是夫妻档。“按广西风俗习惯,‘阿哥’和‘小妹’是亲昵称呼。”欧爱国笑道。
今年6月3日,夫妻俩选在衡祁路口正式开张。一个当“主烤官”,一个打下手,开始了他们的夜市创业。
忙起来时,那三张简易的折叠桌着实周转不灵。好在趁着暑假,儿子能来帮忙,可等到开学后,就只剩周末偶尔有空了。
欧爱国看着懂事的儿子说:“他们都心疼我,总想着多帮点忙。我总催娘俩晚上早点回家,可真忙起来哪拦得住?”前几天,儿子曾跟着他守摊至天边泛白,回家倒头睡到下午6点,醒来又跟着返回摊前帮忙。
炉火越烧越旺,欧爱国几乎“零距离”坚守炉旁,豆大的汗珠直往眼睛里钻,带来一阵阵刺痛。他只是抿抿嘴,然后说:“没办法,既然干了这行,就得受着。”
晚上10点,闷热未减。第二、三桌客人的烤串陆续上桌。其间,还不断有附近熟客点单后匆匆离开——只等欧爱国烤好便送上门去。
谈及两个月前为何选择在此摆摊,欧爱国道出过往:“2019年到2023年,跟朋友在这附近合伙开了间餐饮店,硬撑了四年……迟迟没起色,就关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沉淀后的坦然,“在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嘛!”
今年36岁的欧爱国说,这辆小小的烧烤餐车,承载着他的人生新起点。
每晚7点半出摊,到次日凌晨五六点收工。清理完厨余垃圾,欧爱国还会用高压水枪反复冲刷地面,直至油污散尽,路面恢复本色。“只有维持好这里的环境卫生,才能一直摆下去”,这是他的朴素观点。
他坚持认为,通宵营业很有必要。“我每天总要把这一冰柜东西卖完啊。而且谁也不知道一天之中哪个时间段生意会好,只能靠守。”
欧爱国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烧烤作为衡阳“宵夜江湖”的顶流,竞争异常激烈。他认为,“阿哥和小妹的烧烤摊”主要靠两招立足:“口味好、食材新鲜”是拴住老顾客的根基,“有特色”则是招徕新客的杀手锏。他指着烤架上嗞嗞作响的泡椒牛肉串特别介绍:“这泡椒是岳父专门从广西发货的,叫五彩灯笼椒,别处难寻。”
时间滑向晚上11点,三桌客人都已尽兴离去。欧爱国终于能短暂远离炉火,在夜色中喘口气。
然而,炉炭正红,客单未完,那些新老顾客可能都还在路上。欧爱国说,属于他和他的烧烤摊的漫漫长夜,其实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