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话子时(23:00—1:00)
剧本杀DM黄帕廷:剧本方寸间,照见万千人生
  剧本杀DM充当着重要作用。

  ■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希龙  颜艳妮

  8月12日凌晨2点多,子时已过,前一天的暑气仍未消散。

  黄帕廷(化名)推开剧本杀店的门,结束一天的工作。身后的空间里,似乎还回荡着刚刚落幕的悲欢离合与生死迷局。作为一名剧本杀DM(主持人),就在半个小时前,他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引领玩家们沉浸在剧本《窗边的女人》中——那个改编自一宗真实悬案的沉重世界。

  5个多小时持续的劳心费神后,黄帕廷的脸上免不了露出疲态,却更清晰地写着一种满足。对他而言,结束一场游戏,远非工作的终点,而是又一次灵魂共振。这也是他作为剧本杀DM核心使命的又一次实践。

  这名34岁的男人,人生轨迹有着不同寻常的转折。

  黄帕廷和剧本杀的接触,源于一次被堂哥拉去“凑人头”当玩家。玩的剧本非常刺激。那次经历,让他第一次体验到“在剧本里过不一样的人生”,从此“上头”。

  “那种灵魂出窍般的震撼,让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他回忆。这份强烈的震撼与对理解不同生命可能性的渴望,最终将他引向了DM的道路。

  走进黄帕廷的“领地”,能感受到专业而熨帖的气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导演,更像洞察人心的同行者。游戏前,他细致观察玩家:眼神、肢体、言语。是想推理?宣泄情感?还是单纯放松?他迅速勾勒轮廓,调整预案。

  “玩家来这里不是花钱上课,”黄帕廷笃定道,“大家读了那么多年书,够了。DM最好的状态,是作为参与者,和玩家们像朋友一样,共同推进故事。”黄帕廷避免“讲课模式”,守护着剧本杀珍贵的沉浸感与平等交流。

  这份“同行感”背后,是惊人的付出。优质剧本的组织者手册,动辄两三百页,作为剧本杀DM必须首先自己吃透。为了让玩家“沉浸式融入”,黄帕廷除了将流程“烂熟于心”,还要与剧本的情感需求、文化底蕴高度共鸣。

  “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故事。”他深知,玩家体验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M能否精准传递剧本灵魂,激发玩家角色生命力。这要求他不仅是组织者,更是深度理解者和情感共鸣体。

  和其他DM一样,黄帕廷工作时间反常规:上午9点开始,常忙碌至次日凌晨4点。学习新本、打磨细节、思考呈现,构成他生活的日常。

  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黄帕廷从业多年,玩过、主持过上千部剧本,他亲历了市场变迁,见证了题材的百花齐放。

  从早期推理类剧本探寻真相和深意,接着情感类、恐怖类崛起,再到机制类、战旗类流行。然而,他心中剧本杀的核心价值从未改变——它不仅是娱乐,更是映照现实的镜子,洗涤心灵的殿堂。相较于其他,他钟情于《窗边的女人》这样探讨深刻社会问题的“社会派”剧本。

  “爱,是大部分剧本指向的核心。”在黄帕廷看来,无论亲情痛楚、爱情遗憾、友情苦涩,剧本让玩家情绪起伏,体验快感。但黄帕廷强调,优秀剧本初衷绝非沉溺痛苦,而是指向希望与救赎。

  “它让你经历黑暗后,更渴望光明,珍惜美好,积极生活。”在扮演他人、经历悲欢中,玩家拓展生命的宽度与深度。

  凌晨,店铺归于寂静,黄帕廷收拾线索卡,倦意难掩,眼神却专注明亮。他坦言行业困境:经济压力、身体透支、年龄断层,导致DM“青黄不接”。他忧虑地察觉到趋势:DM角色正从“文化传播者”滑向“故事讲述者”。

  而他始终认为,“DM的文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演绎的上限与下限。”这正是他入行的初衷——传播文化,让玩家触摸故事背后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路灯昏黄,拉长黄帕廷归家的身影。他坚信,只要有人在故事中寻找真实、体验他者、感受救赎,这盏由理解与共情点亮的灯,就会在剧本的方寸间,映照大千世界,一直亮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剧本杀DM黄帕廷:剧本方寸间,照见万千人生
代驾女司机肖桂香:“把别人送到家,自己慢慢找到路”
衡阳晚报版面二A02剧本杀DM黄帕廷:剧本方寸间,照见万千人生 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