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富
不久前,央视财经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调查显示,手机娱乐排在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每天刷短视频一小时以上。
全民短视频时代,可谓泥沙俱下,低质短视频数量过多,且很多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低质有害的短视频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直播带货名不副实。有些网红主播通过滤镜等方式,将带货的品质过度美化,让观众觉得产品物美价廉,引起冲动消费。二是内容造假。有些短视频比如编造悲惨身世、励志故事等制造网红,靠噱头吸引粉丝。三是内容低俗。有些创作者迎合部分群众口味,打擦边球,制作低俗色情短视频博眼球。四是存在侵权问题。部分创作者由于时间精力、技巧等有限,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经常运用“拿来主义”抄袭。
全民沉迷短视频不是件好事,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一方面,要限制刷短视频的时间。不仅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平台的防沉迷模式不能虚置;成年人也要合理调配时间,避免观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另一方面,要根除低质有害短视频生存土壤。平台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监控系统,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遏制低质内容、打击违法行为。
总之,短视频时代,既要让公众适度观看短视频,也要让更多的优质短视频占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