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的哥“打表送包”获力挺 体现观念进步
  近日,上海一出租车司机捡到价值3万元的包,归还时提出打表,由失主支付来送包的路费。事后,司机遭到乘客投诉。出租车公司称,乘客通过打车平台联系到司机,让司机把包送过去,当时司机也说过要打表,但乘客对于车费的问题有些不认同。目前包已归还,其他问题已由派出所协商解决。

  1.本次事件中,“打表送包”的哥获得了网友一边倒的支持,当事失主则几乎成了众矢之的。不少网友表示,一个好心司机遇到了一个奇葩失主。从一味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到兼顾“有偿归还”的合理性、正当性,既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国人价值观念进步的体现。的哥“打表送包”获众网友力挺,这正是我们所乐见的。

  “打表送包”于法有据。无论是物权法还是民法通则都有相关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失主应当向拾得人支出必要费用,比如拾得人因保管、归还遗失物而造成的支出、损失等,应由失主承担和偿还。的哥因送包所产生的油费、误工费等明显属于必要费用,而打表是比较公平、透明的计价方式之一,完全可要求失主承担。——评论员   陈广江

  2.出租车司机送还失物,不仅挽回了自身损失,还为自己节省了时间与脚力,理应感恩。但当事乘客为什么投诉?这里头,就存在一种社会心理了。有人会觉得“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才是我们的传统,“打表送包”的行为将美德物化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苛求。道德与金钱、善举与名誉、奉献与回报并不对立,反而是互补的。当凡人义举获得更多正向反馈,更能引导社会风气形成一种正向循环。大家熟悉的“子贡赎人”的故事,讲的不正是这番道理?

  从大多数网友支持的哥也不难看出,给善行以回报正成为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81.3%受访者认为失物“有偿归还”合理。这不是不鼓励奉献,而是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利益关切。正如这一事件中的哥的那句话:人格是相等的,尊重应该是双向的。

  ——评论员   何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监管辣条既要靠“禁令”更要靠 “国标”
的哥“打表送包”获力挺 体现观念进步
别把高考冲刺班当成“救命稻草”
“三奇招”为基层干部“加油充电”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的哥“打表送包”获力挺 体现观念进步 2019-03-19 2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