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抠老头”
  新功

  人们总是以自己喜欢不喜欢来评价别人,难得以清澈之眼观滔滔俗世。且看——

  行要好伴,居要好邻。摊上这样的邻居不仅是他,整个单元的人都认为是倒了血霉。

  这是一栋板房,加车库,7层高,没电梯。每个单元有一道共用的铁门,有“铁将军”把门,钥匙每家一把。公共物品用起来很难说怎样去爱护,加之使用的频率也高,那锁弄坏是经常的事。关乎安全问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锁一坏,立马就要修,还要配钥匙。一年总得要这样折腾好多回。还有那电子门铃也总是坏,修理新配也耗费不少。这些费用当然得分摊,钱也不多,大家都出得很爽快。整个单元14户,只有住在四楼东头的姓李的那人一毛不拔,这些事好像与他家没关系似的。每每找上门去,他要么闭门不见,要么一口拒绝。因此,谁都不愿去找这家收钱。

  又轮到一楼老王值班,碰巧锁又坏了。此事耽误不得,他立马找人换锁,每户都新配了钥匙。在拿新钥匙时,每户都感谢老王带来的方便,并自觉地缴纳费用。四楼李老头家没有一点动静。每回有人不忍心,过一段时间会把配好的钥匙送到他手上。他尝到甜头后,又故伎重演,利用别人的同情。几天了,老王沉不住气了,想登门送钥匙并且收回费用,尽管只区区几元钱,但也是一份担当。几回走出门又退了回来,上次去要修电子门铃的费用,他碰了一鼻子灰,还心有余悸。

  电子门铃连接到各户,找哪家只要按房号数字,由主人开门才能进去。那回门铃又坏了,也是老王去修理的,一户大约要10元钱,多出的几元老王垫付了,又只有老李欠着。老王心里不是滋味,听说过老李是铁鸡公,这回他想见识见识到底有多厉害。

  他找上门去,没有门铃。开始轻轻敲,没有反应。明明听到屋里有人说话,老王接着敲重一些,还是无人答话。不得已他用拳头捶得山响,老李才怯怯地露出头来,一脸的戒备横挡在门口,半点也没有让客人进屋的意思。老王趁机朝室内瞧了一眼,灰暗的灯光下一片朦胧。看见的那张木沙发是二楼曾经当废物扔掉被这家捡回的。不待他再看什么,主人不友好地扔过来一句话:“什么事?”老王耐着性子解释:“是这样,我们单元电子门铃坏了,修理费用各户都要出一点。”“什么?坏了就坏了,我又没要你修!谁修谁出钱!”硬邦邦不容商量,不等回答,“砰”地一声关上了铁门,把他晾在外边。气不打一处来,做错的好像是牵头修理门铃的。

  事后,邻居有人对老李进行了指责,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他照行不悖。慢慢地,小气、吝啬,人所皆知,“抠老头”的外号也被叫了出来。老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门,认为每回这样总有不妥,想好好去说说。这回主人倒是敲门即开,还让他进了门。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不大的客厅里摆满了纸箱、矿泉水瓶之类的杂物,看得出客人进屋前,主人正在分类整理。接过钥匙,并不说付钱的事,轮到老王尴尬,不好开口。犹豫的时候,主人说:“这钥匙钱,我晚点出。”在老王的记忆中,这已经是最好的表现了。还能说什么?他只有讪讪而退,空手而归。

  邻居处久了,慢慢地明白了老李的一些事。退休了,日子还过得去,但抠门得很。就是儿子儿媳回来吃饭,也要带菜进门,不能白吃,否则一脸的不高兴。要他的钱等于要他的命。房间光线本来不好,常年不开灯,装的也是几瓦的节能灯。自己吃的还简单,早餐经常是开水泡饭。有一回,他在市场买了两付鸡架子,刚好被同事碰上,他赶忙解释:“我家喂了两只狗。”撒谎脸不变色心不跳,其实是他自己用来熬汤喝的,于他而言,这已经是奢侈。

  还有老李爱捡破烂,正在使用的那张木沙发就是邻居扔掉的。车库里总是满的,发出阵阵异味。车库放不下,住的房子也派上了用场。收破烂的来了,是他最高兴的时候。有时候为几毛钱会争得面红耳赤,完全不顾脸面。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谁都知道的“抠老头”,和“高老头”可以比肩,人人避而远之。一次次拖欠公共费用,他已经习以为常,经过这几回后,也再没有谁愿意去讨要,省得总是闹不愉快。

  日子也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着。

  有一天,二楼正在读高中的男孩突然患上了白血病,昂贵的治疗费用一下将全家压垮。邻居们纷纷伸手援助,你一千,我五百,工薪族,也不容易。但只是杯水车薪。这样的事,谁都没有去想到四楼“抠老头”的存在,相信说了也是白说。

  愁云笼罩着这不幸的一家。从不串门的老李忽然造访,穿着是那套常年不换的工作服,衣袖上污渍斑斑。递过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大包。“这是我的一点积蓄,希望能给孩子救命。”这家人大吃一惊,慌忙中打开,一迭厚厚的钞票,百元的一类,还有贰拾元、壹拾元面额的,一数整整三万。孩子的父亲感动得要跪下去磕头谢恩,“抠老头”一把拉起,转身离去。老李离开的一刹那,天际星空正慢慢隐退,留下一个美丽的剪影。

  此事不胫而走。“抠老头”捐的钱是最多的,佩服之余,人人刮目相看,他“抠”,只是苦自己。

  人们总是以自己喜欢不喜欢来评价别人,难得以清澈之眼观滔滔俗世。

  其实,往往就有那么多的人和事不被了解,有时并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样,不得不重新解读。这个社会需要太多的宽容、接纳、理解。

  扫一扫!新功在这里

  心语杂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不要因“历史成本” 影响决策
种地的智慧
“抠老头”
一张诚恳的笑脸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抠老头” 2017-04-20 2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