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湮灭在历史中的铺递
  【人文赋】

  崔建华

  二月春寒草未凄,深林冲晓不绵鸡。

  山风吹去能为雨,云絮飞来并作泥。

  身是马牛呼即应,梦为蝴蝶悟皆迷。

  湖南花信无聊赖,独处愁人是乌啼。

  这首《晓发大陂铺诗》,作者是江苏句容人张芳,清顺治年间常宁知县。不愧是进士之才,功力和意境都非常到位。看不懂?也没事,用时下网络语言吐糟一下即可——虽然不懂他在说什么,但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就是了。但,这确实不是今天的主题,今天的主题是历史上的快递公司——铺递。前面张知县诗中提到的大陂铺,就是当年常宁的铺递之一。

  铺递,是古驿站系统的重要一环,亦称铺驿、递铺。《金史·世宗纪》载,“上谓宰臣曰:‘……朕尝欲得新荔枝,兵部遂于道路特设铺递。’”金世宗是金代第五位皇帝,看来和杨贵妃当年一样是个爱吃荔枝的主,只得靠铺递来接力将这南方水果传送到都城。清代黄六鸿著《福惠全书》则讲得比较全面:“夫铺递之设,盖以供送各衙门之公文者也。有本州县申报上司之文,其在冲途,有彼省传送邻省,及京部院之文,每昼夜须行三百里。凡所到地方,铺司于公文套上填明某日某时到,即为前送,如有稽迟擦损,定行查究,此定例也。”也就是说,到清代时铺递主要是传送公文,若是上报市州、跨省及进京的公文,就得日夜加班传送三百里以上。按二十四小时马不停蹄来算,时速不过15里,只是常人急走步行的速度而已。没错,清代如湖南这样的内陆省份,铺递就是人力步行的。清代官方当时的通信联系,除了驿递为主的驿路网,就是铺递为主的步递网。两网融合互补,紧密联系着朝廷与地方、内地与边疆。

  《同治常宁志》中关于“铺递”的记录是:“本县所辖铺递十二处,创自明洪武初。正统七年,知县赵忠重建。成化二十一年,知县谢廷举重修。总铺铺司五名。东路三铺:总铺起十五里至金塘,十五里至东冲,十五里至沙江(各四名),十五里至耒阳县界;南路五铺:总铺起十里至大陂(四名),十里至长冲,十里至黄茅(各三名),十里至石盘(四名),十里至弥勒(三名),十里至桂阳州界;北路三铺:总铺起十里至玉水(五名),十里至蓝田,十里至柏坊(各四名),十里至清泉县界。”结合今天常宁地名来看,当年的痕迹还是留下了不少,像柏坊名称就依然未变,那个石盘是传说出贡米的村,不复存在的地名只是清泉县即今日衡南。其他像东路的金塘铺(而今苗圃有名)、南路的长冲铺(长冲渡槽出名)、北路的蓝田铺(而今有处户外野战基地),至今还是因袭了当年的老地名。

  按清《会典》的记录,清光绪年间,全国18个省有铺递13935所,铺兵44643人。一般15里设铺一所,每铺设铺司1名,铺兵4名。公文到铺即立即登记,并迅速传往下一铺。古今对比,可见当时的铺递就是今天快递公司的雏形,只是当时业务范围很窄,只送政府公文,不揽民间生意——毕竟吃皇粮的,还归属于军队体系。

  有趣的是,常宁的铺递并不完全遵循15里才设一铺的规矩——估计是南北方向的快递业务繁重一些,每隔十里即设有一铺。而相对清闲的东西方向才是每十五里设有一铺,而且只限于城区至耒阳方向,往祁阳方向根本不设。细思原因,估计可能是往祁阳方向有湘江水运航线,本就设有河州驿、柏坊驿等驿站。

  说到驿站,就不得不提及当年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曾是银川驿站驿卒的李自成,绰号“李闯王”。本来,他也只是个安心上班的快递小哥,结果却遇上了明末的大乱时代,朝廷因政治腐败和连年战争造成财政危机,无奈之下便开始大量裁撤驿站和驿卒,李自成恰好不小心丢失了公文,因而被裁员回家。失去生活来源的他只好借债度日,最终无力还债而吃了官司,县令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经亲友救出后,这位快递小哥怒自心头起,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众多的驿卒成了其追随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湮灭在历史中的铺递
太行山下, 此景只待可追忆
悼 父 亲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湮灭在历史中的铺递 2017-01-12 2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