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者看台
周卫国
元旦之后,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管辖事业单位申办事项办结通知显示,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于1月5日正式注销。这注定是一件载入中国足球史的大事,因为“足管中心”的注销,也意味着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脱钩”,中国足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成为历史。足管中心的“寿终正寝”,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足球的改革正从脖子上开始实施。
熟悉中国足球的人都知道,中国体育的改革与职业化就是从足球开始的。1995年1月3日,中国足球管理中心成立,与中国足协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并启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20多年来,虽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赛事体系,也培育了不错的足球市场,一段时间还成为亚洲最好的联赛之一。但与之不相对应的是,20年来中国国家队的水平每况愈下,早已跌落到亚洲二流之尾。足球环境屡屡爆出暴力、假球、赌博、贪污、黑幕等丑恶事件,足管中心的谢亚龙、南勇、杨一民、蔚少辉等数十名官员锒铛入狱,折射出其作为职能部门的腐败与不作为、乱作为。长期以来,中国足协,特别是“足管中心”政社不分、管办不分、权责不清,一直是被外界“诟病”的病根所在。1月5日,“足管中心”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是一个历史的结束。
“足管中心”走了,但中国足球深化改革之路才刚刚重新上路。按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足球改革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大目标,近期目标就是要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制定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足协和足管中心“脱钩”,正是实现近期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标志足球改革真正从脖子以上改起,切除上述“病根”,为未来的系列改革奠定基础。
“足管中心”完结,中国足协归位,这标志着调整改革进入“快车道”,但并非表明中国足球今后之路将坦途一片,反而更是任重道远。今后的中国足协和足协改革,不只是中心撤销、名称改变、机构重组、人员调整那么简单,而是从定位到职能再到机制的再造,是结构性、功能性重塑,是对指挥、建设、管理、监督路径的顶层设计,是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的全新配置。足协要通过明晰职能定位、优化职能配置、精干机构设置、强化管理职能等,进一步改革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切实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把重点重心放在管政策、定规划、拿标准、作评估、抓监督上,抓全局问题、宏观问题、顶层问题,聚焦中心,抓大放小,抓主放次。足协要把管全局、管政策、管规划、管梯队等该管的管好、管住、管实,把联赛运作、市场开发等不该管的放权、放手、放利。由此打通各环节,统筹各要素,融合各资源,让中国足球真正形成一种按法律制度办、按职权明晰办、按足球规律办、按经济规则办、按市场机制办、按瞄准人才办的良好环境,确保中国足球就此进入良性发展、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