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孝耕读:永不过时的渔溪家风
  王家祠堂

  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王家祠堂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的柱梁结构,始建于宋淳化五年,时号称“楚南第一家”,是如今湖南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年间,由于王家祠堂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衡州府为兴“仁厚孝义”之风,推崇“向善报本”之道,知府史中将“楚南第一家”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历经千年的繁衍生息,渔溪王氏后裔遍布全国,已经有10多万人。在王氏族人的眼中,他们的家族之所以能被称为“衡阳第一家”,人数众多并非主要原因,家族的“耕读文化”和忠孝淳善的家风,才是渔溪王氏立家兴家的根本。

  “忠孝耕读”的家训家风是王家祠堂的活灵魂,也是渔溪王氏的核心价值观。其内涵是,报效国家以忠廉为本,服务社会以孝悌为本,经持家庭以耕藏为本,提升自己以务读为本。

  从北宋王永贤一修族谱算起,在千年的时间长廊里,渔溪王氏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家训族规。明永乐年间就制定了《渔溪王氏家训》,孝顺友悌、兼爱积善、勤奋尚俭、睦族友邻、力戒纷争、男女平等、团结互助、遵礼守法、尚官恪职、劝学立业、奋发有为……历经十几代人不断修订完善,最终定格为36条家训,涉及家政管理、为人处世、子孙教育、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形成了“孝顺友悌、劝学立业、尚官恪职、兼爱积善”的淳朴风情。

  在王家祠堂的左右,分布着贤达、节孝二祠,渔溪王氏子孙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把孝顺友悌放在第一位,第一条规定“凡为人子,必孝其父母;为人妻,必郑重其父;为人兄妹,必友爱其弟妹;为人弟妹,必恭事其兄姊”。与王家祠堂琅琊先祖王祥“卧冰求鲤”的孝悌相比,清乾隆年间,渔溪王氏后裔王民则“割股和粥”的孝顺故事同样闻名遐迩。

  官尚恪职也是王氏家训的具体要求。王氏家训第20条云:子孙有居官位者,随其职分大小,务要各尽乃职,一以忠君报国为心,不许尸位素餐,欺公坏法,若剥民之膏以肥己身,惰己之职业以负君命,致有断罪除名、贻辱祖宗者,族长会众数其过恶,于谱上削去其名。明朝官至工部尚书的王诏就谨记家训,恪尽职守,在他60多岁的时候,本应告老还乡、颐养晚年,可是王诏继续为朝廷效力,到南京运河治水,最后在船上暴病而故,鞠躬尽瘁。

  兼爱积善是王家祠堂的一贯族风,内赈孤贫,外睦邻里。《家训》第23条把“兼爱积善”规定为家族中家富身荣的人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而且还要求“勿事沽名、勿希报答”。第36条还规定善待奴仆,对奴仆必须“均其衣食,使不至于饥寒”,做到“男为之婚,女为之嫁”。兼爱积善不仅成为王家良好家风,还在祠堂周边形成了一种社会美德。 (衡南县纪委   秦庆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罗荣桓:清正做人 廉洁齐家
谭冠三: 将门家书显家风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
忠孝耕读:永不过时的渔溪家风
彭玉麟:“淡于荣利,公而忘私”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忠孝耕读:永不过时的渔溪家风 2017-09-28 2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