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大元帅” 之一罗荣桓的“清正做人,廉洁齐家”,到“雪山名将”谭冠三的“过平民化的生活”;从晚清重臣彭玉麟的“淡于荣利,公而忘私”,到衡南栗江镇大渔村王家祠堂的“忠孝耕读”,他们留下了动人的家风故事,也铺垫了“衡阳家风”的鲜明底色。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在中国人的价值排序中,家和国是相依相存的。国家欲长治久安,必先从涵养社会风气开始,家庭是社会的原子单位,清朗社会风气,必先从改善提振家风开始。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其一言一行都具有方向标的导向作用,“家风”建设对其而言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家风隳坏,祸及全家”,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倘若家风不正,带来的影响将极其恶劣。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官员的配偶子女及身边人成为被腐蚀的对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员们没有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及身边人,甚至有的官员还默认和纵容自己的配偶子女及身边人参与腐败,其不正之风更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在新时期全面深入推进从严治党的历史语境下,党员干部更有义务有责任带头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训。只有守好家中的“廉洁门”、筑牢家庭的“廉洁墙”,才能以良好的家风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