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博令
一段时间以来,“家庭作业”成为“家长作业”的现象引起了很多讨论。有的学校,一些老师会在微信群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还有布置的作业学生单独无法完成,需要家长配合共同完成,成了变相的“家长作业”。如何让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治理问题。
针对个别地方和学校存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通知》的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变了味的家庭作业的一次纠偏。其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给家长“松绑”,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笔者认为,以家庭作业回归育人功能为契机,还可以从更大层面来思考教育减负与提质的关系,思考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分工协作。从家庭作业的设计来看,不是不要家庭作业,而是要避免其功能异化。在为学生合理减负的同时提升家庭作业的质量,从而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在厘清家校职责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让家长合理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对家庭作业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对家庭和学校进行合理分工,才能让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学生才能获得更优质的义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