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管华林 廖爱群
本报讯 近日,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应用骨膜牵张术,让一位右上肢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避免了截肢风险,这项微创新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该院骨科骨病治疗有了新的突破。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43岁的患者肖先生因右手剧烈疼痛,手指青紫,指尖发黑致残成坏疽,于4月下旬来到该院就诊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右上肢闭塞性脉管炎、肱动脉栓塞,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就难免截肢的风险。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常务执行主任兼骨科副主任廖辉文考虑到患者数年前因闭塞性脉管炎已行双下肢截肢手术,目前依靠假肢行走,如果再截去上肢,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他与主任医师廖红波、副主任医师黄翕详细讨论分析病情,研制手术治疗方案,决定为患者实施骨膜牵张术。
4月29日,廖辉文带领医护人员在局麻下为患者施行手术,首先在右上肢桡骨远端掌侧做一长约2厘米的切口,分离显露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建立骨膜下通道,在骨膜下钻数个小孔,然后,插入牵张锁定钢板,置入牵张螺钉,最后逐步缝合骨膜、肌肉和皮肤,仅用1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操作。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明显缓解,血运明显改善,未出现异常症状。目前,患者肢体组织微循环及皮肤恢复正常,疼痛感已消失,指端黑痂已脱落,即将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