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莹
近年来,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健身消费需求不断升级。《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健身会员数已超过7000万。
自2009年我国设立全民健身日、2014年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至今,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个别健身房强制消费、教练入行门槛低、防护措施令人担忧、经营者携款跑路……这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预付费的经营模式容易生变数,继而可能让消费者权益受损。实际上,预付卡一经售出,健身房就背上了课时“负债”。但是,健身房所能承载的客容量是有上限的,会员越多,“负债”也越多,容易影响服务质量;如果会员变少,现金流不足,经营则难以为继。
其次,对健身行业从业者来说,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转变经营理念和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不少健身房作出有益尝试:进行差异化竞争,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延长产业链,寻找健康食品等盈利增长点……事实证明,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创新,促进服务提质升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同时,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作为服务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重要主体,健身行业应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更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