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正如节前所预计的那样,这个“五一”假期果然迎来了补偿式出游。景区人山人海,高速路大排长龙,国人出游的热情可见一斑,这让大家感慨:那个熟悉的“五一”回来了!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可谓“大获全胜”,游客玩得开心尽兴、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而细观本次小长假,科技更加深层次渗透出行的方方面面,成为一大鲜明特征,其藏身于“幕后”,为疫情防控、交通出行提供着技术保障,也现身于“台前”,以趣味性、互动性等增色民众度假的体验感。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确保疫情防控安全是重中之重。健康码、红外测温、电子预约码等成为各地防疫不“松弦”的标配。在不少热门景区的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商圈的人流量数字和变化态势。平台还会根据人流数据、风险指数、活力指数的实时变化,触发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当地多部门便可有序启动安保方案。
而在景区旅游时,同样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在中国科技馆,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地球和能源两个展厅,游客可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参与展品“珍爱家园”,实现“时空穿梭”,了解在中国生态环保战略指引下的“美丽中国”进行时。在杭州,国内首个5G应用示范地,5G信号全覆盖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明变得可感可知……
科技元素的介入,满足了假日的精神需求,也印证着疫情后,中国迎回了一个更高热度的“五一”假期。这些融入社会运行的科技元素,成为中国发展面貌的呈现切口,令人倍感惬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