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点评 海 光
1.为维护文物真实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尊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文物、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守土尽责,发现问题敢于发声,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及时叫停可能造成丑化、异化文物的项目,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点评:这些年,山寨文物之所以频现,主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我国法律未对此划出清晰红线,形成有效约束,让一些地方的山寨文物在“是否违法”“是否侵权”的争议中壮大成势。要让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更有力,亟待完善文物保护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明确把建设山寨文物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明确文物复建仿建的主体、范围、种类、标准、形式和程序等,从而为相关部门执法、被侵权的文物保护机构维权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2.“我觉得人老了应该有个价值”“只要是钱来的正道没有不容易的事,来的不正道,再容易也不容易”……近日,郑州坚持摆摊30年的96岁老奶奶语出金句,以通透的人生观收获网友点赞。然而,十几位主播为蹭流量,竟跑去老奶奶的摊位前围观、直播。
点评:不打扰是最好的尊重,各路围观的主播们是时候重拾正常的人际交往法则了。向无底线蹭流量行为说“不”,对别人的生活少些干涉,才能收获相伴长久的粉丝与关注,这也是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年轻人正是发奋图强的时候,老年人应该向他们学习”,老奶奶坦言对年轻人的高期待。对年轻的主播来说,不负期待的方式之一当属放下对流量的偏执,放过别人的平静生活。
3.据报道,在一些社交平台和境外网站中,一套包含身份证照片及点头、摇头、张嘴的视频,正在以每套150元的价格被大量买卖。不少卖家打包票称,所售验证视频能通过大多数App平台验证流程。与以往的身份信息或求职简历被批发售卖相比,作为生物特征的人脸识别信息被泄露被盗卖,后果会更严重——这威胁的,不仅是民众的财产安全,还有人身安全。
点评: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包括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后的用途、去向问题,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还曾对此作了规定。接下来,法律跟监管层面有必要扎紧篱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高准入门槛,抑制某些人动辄收集人脸信息的冲动,特别是某些App注册环节,也对人脸数据使用进行更严格的管理。说到底,从滥用到倒卖,人脸识别不该成为“黑产”的新觊觎之地,人脸信息也不该成为很多人垂涎的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