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保健品被宣传成“无所不能的人体万能干细胞”,不仅包治百病,还自带“80天细胞再生,80天血液干净”等神奇功能……记者调查发现,以专家讲解、听众互动、电话卖药为内容的“灰广播”带货悄然兴起,原价几块钱的保健药品摇身一变成“神药”,身价暴涨十倍至近百元。
点评:治理“灰广播”,除了审查到位,还需要从严整治广播电台将广告时段承包给广告公司的做法。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广告播放的各项管理规定,坚决杜绝播放虚假违法的广告。消费者也要加强警惕,提高对虚假广告的辨识能力,世上本就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对一些新药或新疗法也要保持冷静理智。如发现身边有可疑广播信号,也应及时向无线电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
2.让手机程序、智能化设备、网站等照顾老年用户,避免老年人与现代社会之间形成“数字鸿沟”,是当今社会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保持社交距离使得“数字鸿沟”问题更加凸显。有报告认为,“数字鸿沟”不仅限制了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社会服务和数字医疗服务信息的获取,还易导致老年人被社会孤立。
点评:跨越“数字鸿沟”当是迈向数字化的全体动员,需要集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帮助老年人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离不开社会的文明温度、文化厚度,更不能止步于推出缝缝补补式的被动举措,而应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视野上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这不仅关乎帮助老年人平等获得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机会,更在于培育人文关怀,响应时代进步。
3.据报道,近两年剑桥英语KET/PET(入门/初级)考试的报名费用被越炒越高,相关培训机构以高价锁定考位为诱饵,将500元的报名费炒至4000元左右,溢价了七八倍。报道举例说,在去年12月,全上海只有一个考点,人为制造紧缺,而一家教育机构宣称在200个考位中已锁定了167个……
点评:可以说,“剑桥英语”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培训机构,更通过考位限制制造和扩散了学生及其家长的焦虑。更关键还在于,这种制造和扩散焦虑的过程,正是由正规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公立学校的背书而完成的。此谓“背书”,就是一些掌握优势教育资源的公立学校,公开或变相地将“剑桥英语”或其他英语测试评价标准的考试(等级)证书作为录取学生的参考因素。对此,当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严格制止公立学校的“背书”行为,对那些公开或变相将有关考级证书作为学生录取参考条件的学校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