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 (上海)
来来去去,谁都相识相亲相爱过许多人,于是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些交际圈子。自从微信闯入我们的生活后,这些圈子统而括之被称为“朋友圈”,其实细分的话应该叫“家人圈”“亲戚圈”“同学圈”“同事圈”“同好圈”等。
在大学学古代汉语时老师说,“朋”是一个象形兼会意的字,在以贝壳为货币单位的年代,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把同样大小的五个贝壳按照一致的排列方向串起来就是一系,也称一串;两串贝壳在中间打个结就是这个“朋”字的最早来源,“朋”就是彼此间有着共同利益的人。而在甲骨文中的“友”字是一只右手和右手中掌纹并排在一起的形状,这是因为商朝时最信占卜,逢事必占,龟甲占就是用火烤乌龟的壳,依龟甲的裂纹走向来判定吉凶。而人的手掌上天生就有纹理,同样的道理,古人认为手掌上的纹理也是一个人命运的密码,而有相同纹理的人他们的命运轨迹肯定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友字最初的含义。“友”就是某方面具有相同之处(或志趣爱好相同)的人。
“朋”“友”其实是两个有区别的人群,但时而又互相交叉融合,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共同的爱好。从区别上来说,有共同的利益未必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反之也是,所以关系很复杂。这些年来,我体会到无论是线下线上,建朋友圈本是为了寻快乐、求互助,但处理得不好就会阴差阳错、自陷于不仁不义。
某发小与我曾经胜似兄弟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失联许多年邂逅后恢复联系,加了微信后又话语投机、天天胡侃,有事情也一定鼎力相助。可是,我注意到对方竟然在微信朋友圈中屏蔽了我。我另外有许多微信联系的人,没有向我开放朋友圈的很个别,且我知道他们对我的了解和情谊远在自己发小之下。发小如此这般,让我不舒坦。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要真诚,要懂得忠厚,因为信任是友谊的基础。于是,我对他就交流减少,关系也远不如从前了。
血浓于水,亲戚应该是比同学同事之类更近一层的关系。可是,有的亲戚见面时候你好我好,分手后就音讯全无,让人不由感叹世态炎凉。有一个家庭建立了“亲密无间”亲戚群,兄弟姐妹妯娌连襟都在其中,大哥大嫂事业发达平时对弟妹关怀很多,分父母财产的时候还让出了不少给弟妹,可是弟媳却在朋友圈屏蔽了大哥大嫂。大嫂发现后就此发难:她对我们起码的尊重和信任也没有,态度不如我刚认识的朋友,我们为啥要当她大哥大嫂呢?就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跟弟媳来往。弟媳事后得知,向大哥道歉,但为时已晚。
综上所述,窃以为,隐私固然需要保护,但好人对好人,朋友待朋友,完全没有必要以邻为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