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昭晖
可能您会说春天与酒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将它们绑架在一起,有点像这个春天的天气一样扯淡。既然提到了春天这个时时发癫的天气,那么它就与酒存在一定共性,它们都可以令人痴令人醉啊。我将春天酿的湖之酒叫做“桃花酒”,该酒虽然甜味和口感以及酒劲和秋末冬初酿的酒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没有后者这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容易变质,过不了几天好端端的甜味就变成酸味了。
春天都与春节有关,春节这个热闹的节日怎么能没有酒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的都是客,无酒不成礼仪,无酒不成宴席。当年自酿浊浊的米酒换成了如今被广告说得天花乱坠的“名酒”。至于那些什么飞天茅台、高浓度五粮液之类的高档酒,早已经飞入农家平常餐桌。也许我的肝功能中缺乏对酒精的分解能力,所以我几乎不饮酒。生活中总会有许多让你欲罢不能的事,也会有让你推脱不了的酒杯。我曾N次不是因为酒而酩酊大醉过,年轻时很羡慕李白与花与月对酌的洒脱,也佩服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气。现在年老了,更多的是理解杜甫为酒而典春衣的无奈和心酸。
我的好兄弟海啸曾经跟我说过,饮酒和读书一样需要仪式感,二者都需要细品再细品。我如今还没找到饮酒与读书二者之间的关联点。因为我读书大多数是在囫囵吞枣,而饮酒要么就是浅尝辄止,要么就像喝冷开水一样地作牛饮状。我的一个发小酒量惊人,多年前的一次发小聚会,他把一桌人喝怕了,最后他举着酒杯敬桌子敬筷子敬汤匙。我问他这是为何?他说,想喝酒也要理由,至少需要借口的。哦,原来我认为只不过是要喝点小酒而已,却没想到还有如此多的细节。也许只有注重事物的细节才能让事物产生生命力,从而提高事物的吸引力。
经过我的揣摩,发现饮酒和春天倒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一桌人刚坐下,如春天早上的阳光温煦或如春日细雨宜人,喝着喝着,随着入肚的酒量增加,这时如春日正午的太阳让人汗出或如春天淅淅沥沥的中雨打湿头发、淋湿衣服。更有甚者喝着喝着,就一片狼藉如春天里的狂风大作、雷电交加……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少而又少,也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
春天,容易让人得意忘形,而醉酒则容易让人云里雾里,不知身在何处和自不量力。但是不管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都别去奢望一日看尽春天里的花,也别想一醉解千愁。花虽迷眼,总会凋谢,酒自醉人总会醒。
古人对饮酒就做过科学的论述:小饮有益!酒的功能又有祛湿、驱寒、通经活络之妙。而春天的特征就是多挟湿邪,所以在春天喝点酒好。让双颊印上两酡红晕,留得八分清醒两分醉,于心于身都是好事,而且还可以不负韶华不负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