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止不殆
  对纪律毫无敬畏、毫不知止,不知戒惧、逆风而行的人,自会受到法纪的严惩和制裁。且看——

  ■月玲

  近日翻看老子《道德经》,见到有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觉得所言甚是。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适可而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摸索和探究着。

  《史记》曾言:“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望满足了,但是不知道适可而止,已得到的也会失去。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利令智昏的智伯,当止不止,终究惹祸上身。

  反观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其原本想给《左氏春秋》作注,但听说贾逵、郑众二人已作注在先,且自己难以超越他们。他便放弃了原先的想法,转而去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并取得斐然成就。

  知道止于该止之处,懂得保持在应当处的状态,将时间和精力腾出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马融深谙此理,因而成就了自己别样的精彩。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在该罢手时却至死不休,被欲望推着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而不该停下脚步的人,却又在最该奋斗的年纪迷茫着、踟蹰着、徘徊着,然后落入随遇而安、玩世不恭的犬儒,或者毫不在意、得过且过的佛系,最后萎靡不振、停滞不前……

  知止不是束手缚脚、不思进取,也不是肆无忌惮、放任妄为。知止,是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是知道什么时候可行,什么时候该止。对纪律毫无敬畏、毫不知止,不知戒惧、逆风而行的人,自会受到法纪的严惩和制裁。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或许,“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如何知止?珍惜当下,适时放手。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如此而已。《礼记·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这六者并非简单的由前往后的因果递进,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相互推衍。知其所止,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地,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安然坦然;安然坦然,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同样的,奋发有为、脚踏实地,自然思虑周详不冒失;思虑周详、不急于求成,自然安然坦然;安然坦然、泰然处之,自然镇静自若、不躁性偾事;镇静不躁、心境澄澈,自然妄念不萌、外念不摇、志有定向;如此,便能止,也便是知止。

  曾国藩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知止不殆,止住欲壑愤懑,止住悲伤痛苦,不忘初心、慎终如始,方能行稳致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6版:版面十六
瞒出来的长寿
知止不殆
在路上
人生如叶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知止不殆 2020-01-13 2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