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的直接危害,是可能让原本纯属心理方面的认知偏见,异化为践踏法律红线的导火索。地域歧视行为的实施者,理当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涉事的公司在招录用工人员时搞地域歧视,被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值得注意的是,遏制劳动者就业中的地域歧视,既要鼓励求职者通过司法救济渠道主动维权,又要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亮出监管的法律利剑,对任性实施地域歧视行为的企业当头棒喝。如此双管齐下,才能以法律的威慑让地域歧视无所遁形。如果没有法律惩戒兜底,即使社会舆论监督再怎么猛烈,恐怕也无济于事。
——评论员 张智全
2.日前,“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浪屿。据报道,因为购物问题引发纠纷,一名导游竟然威胁游客“让你走不出岛”。现场视频曝光之后,当地相关部门已经迅速介入,对涉事导游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
这样的恶劣事件可谓屡屡发生。从报道的情况看,尽管每一起被曝光的案件都得到了迅速、严肃的处理,但新的“野蛮导游”仍然“前仆后继”。究其原因,这当然跟目前旅游领域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很大关系,而当前旅游市场的业态粗放,以及在这种粗放业态下产生的低层次竞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在现实中,追捧低价,追求“花最少的钱,游最多的景点”的游客大有人在。当价格而不是品质和体验成为游客最主要的诉求,旅游市场的业态就很难获得提升,“野蛮导游”也将很难根除。总之,低价竞争导致灰色业态,灰色业态导致乱象频生,要打破这个怪圈,既有赖于执法监管部门的大力监管、严格执法,也有赖于游客的成长成熟,以及整个旅游市场的成长成熟。
——评论员 封寿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