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人的工作常态是什么?转型?创新?融合?我只想说NO!NO!NO!对一个二孩宝妈来说,那就是“5+2”“白+黑”“8+X”,还有熊孩子不时给你一记“暴击”。
2016年,我从记者岗位转移阵地,开始涉足新媒体编辑,同时也从自由青年变成了妥妥的宝妈。回忆当记者的日子,不论是民生新闻、时政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报道、新闻策划,都能像“战斗机”一样,拿起采访本就往新闻一线冲,采访完第一时间回到电脑前码字,争取早交稿早放飞自我……简直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由到可以飞起的“人生巅峰”。
干新媒体,套路完全不一样。我的岗位是二审编辑,虽然是负责新媒体产品的二审环节,但却不能只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新媒体产品从萌生创意到出品,需要多个环节联动,并非流水线作业就有产品“下线”。
比如H5制作。今年8月,我们围绕创卫工作,推出了创卫知识有奖竞答活动。起初,计划用一条H5推出4期竞答活动,但在实际操作时发现数据会产生错误,只得改为1期竞答。其他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兑现竞答奖励?H5灌入200道题的题库后页面是否流畅?和美编曾卉在两个H5平台试验多次后,终于制作出了一个规则简洁、操作方便、便于传播的有奖竞答H5,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5万。
新媒体编辑部运营了两报微博和微信、掌上衡阳客户端、衡阳全搜索网等多个平台,而新媒体的传播性质决定了“5+2”“白+黑”“8+X”就是新媒体人的工作常态,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平台都要有编辑值班,从一审到三审都不能缺位。
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坐在电脑前昏昏欲睡,又或是多少个早晨天蒙蒙亮,牙不刷脸未洗,坐在床上打开笔记本就开始编辑稿件,轻敲键盘,生怕吵醒身边熟睡的熊孩子。
当记者时总是庆幸,报纸休刊就能跟着放假。而现在,一放假就惆怅不已:国庆长假想带孩子回老家住几天,得带上笔记本电脑编辑稿件;周末想带孩子去动物园,容我先和同事换个班;周日送孩子上兴趣班,周六想睡个懒觉?别做梦了,还得值班呢;只要有电脑,在哪儿都能编辑,多方便!不,还是让我回到办公室吧,熊孩子已经把我的鼠标抢走了。
记者节到了,该放假休息了吧?不,这是一个过节不放假的节日。聊以安慰的是,每到这时候,部里都会组织聚餐或是团建活动,可总有人缺席,因为微信没做完、稿子没编完。今年,主任发话了:带着笔记本值班。突然觉得,只要有电脑,在哪儿都能值班,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