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休年假,背着重重的妈妈包、胸前抱着已熟睡的两岁孩子走在西湖断桥上,主任打来电话嘱我写一篇记者节的专稿。我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在孩子睡着的深夜,用手机备忘录码下这段文字。我想,此时此刻此景,用来描绘新媒体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再好不过了:人在哪,工作就在哪!做新媒体编辑4年时间,塞满我记忆的是无数个为了处理稿件加班加点的夜晚。
其实,新媒体编辑早已从“内容编辑者”转变为“内容策划者”。融媒体时代的报道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和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更讲求时效性、可读性、互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将记者当天“采购”回来的新鲜素材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新颖地编辑并传播出去,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为了争分抢秒发稿,新媒体编辑常常需要提前做好新闻素材的收集与编辑工作。今年9月27日,我们第一时间推出《衡阳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今日通航》一稿,全省首发!记得,获悉采访线索是前一天晚上9时,我立马联系跑线记者,找到“航电枢纽二线船闸项目”的具体内容,并将相关通航信息提前整理、编辑成融媒体稿件,一直忙到凌晨。几个小时后,前方记者发来现场采集的文字、图片、视频。市委书记郑建新一声令下宣布通航后,我们立马播发了这条新闻。
如果要说做新媒体编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我而言,那就是阅读量增加带来的荣耀感!每天为提高微信的阅读率,我们是使出浑身解数,从选题、标题、内容、形式多角度全面考虑。对于每天记者提供的“原料”新闻,我们还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加料”,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新闻的震撼和魅力。在我看来,新媒体编辑恰像中央厨房里的厨师一样,“菜”做得不好吃,就只会让读者倒胃口。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警醒自己:脚踏实地,尽心尽力为读者呈上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