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我最初的认识来源于小时候那张印满铅字的报纸。别人打酱油的年纪,我争着去给爷爷领报纸,奶奶则教我认报纸上的大字,想必“记者”二字就是从那时候认识的。岁月无声,不知不觉来到衡阳日报社当了快4年的新媒体编辑。
在我刚接触新媒体的时候,感觉编辑稿子不过是ctrl+c、ctrl+v嘛。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惊讶地发现,其实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做很多事情,能学很多东西。
今年7月,我收到一位身患尿毒症的90后女孩的求救信,这个消息通过掌上衡阳客户端、“衡阳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之后,短短两天时间为她筹集了善款五千余元。虽然这对她来说还是不够,但是仍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度。
新媒体记者也不再是“定义”中的记者。我们出去采访,除了一杆笔会写,还得会制图、会拍照、会摄影、会直播。我们的日常工作除了借助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发布内容,还有短视频、图解新闻、H5等……
新闻的发生没有昼夜之分,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我们每天精编细采、精挑细选,为读者奉上“新闻大餐”。说不在乎发布之后的阅读量那是假的,在各种数据之中,我们有时候也很困惑焦虑:什么样的标题更能吸引读者?受众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
别人下班休息时,我们在加班编稿;别人一家过节团聚时,我们在加班策划!但不得不承认,在无数个加班中会经历蜕变。这是一个能让人快速成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舞台。
岁月,陪我们在青春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