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对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有感触。这里撷取几个工作生活小片段,以小见大。
买豆豉
1973年我进入湖南省水利电力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而调入衡阳建设银行工作。那时物资很匮乏,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得凭票供应,豆豉就是其中之一。老家父老乡亲都爱吃豆豉,但却难饱口福。
然而,在学校学习和工作期间,倒是给我提供了购买豆豉的机会:学校属集体户口,食堂就可获得千多份计划物资供应,其中就包括豆豉,而学校食堂实际很少用豆豉做菜。于是,每逢寒暑假,我都要在学校食堂买八斤十斤豆豉带回家。1978年结婚后,豆豉又成了我送给乡下岳母娘的“贵重”礼物。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和幸福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和预期。今天,没有人会为买豆豉、吃豆豉而犯愁了。市场上豆豉品种无数,高中低档任你选,散装、瓶装、精装随你挑,物资供应丰盈充裕,人民生活步步高升!
坐飞机
小时候老家乡下不通公路,没见过汽车。然而,却有时可以看到天上的飞机,望着在高空飞行的飞机像小鸟一样翱翔,感到好神奇。那时坐飞机必须是县团级以上干部,还要单位开介绍信。1981年,我从长沙调到衡阳后,得知江东的飞机坪有“坐飞机鸟瞰衡阳”的游乐项目,我高兴极了,于是花了10元钱去体验了一回,当时这可是我月工资的三成呀。有了这次体验后,那股兴奋劲多年未退,只要有机会,几乎都会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我坐过飞机”的经历。
如今,衡阳的交通网络星罗棋布,南岳机场“振翅高飞”,衡阳交通正式迈入高飞时代。昔日衡阳那种“开门就是山,迈步就是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交通状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坐飞机还是什么稀奇事吗?飞全国、游全球,想走就走。早上还在衡阳,下午就到了北京、新疆……真爽!
爬格子
我爱好写作,写了近40年稿子,对写稿投稿方式的变化感受颇深。
最初写稿完全是“手工劳动”:先一笔一字地写,打好草稿后,再用方格纸誊写,这就是将写作称作“爬格子”的缘故。接下来,将稿子通过邮局邮寄到新闻单位,这个过程很难耐,个把星期能到达收稿单位算是快捷了,路途远的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也不足为怪。因邮路漫长致使稿子的新闻变成“旧闻”而不能采用是常有的事。
1991年,单位购置了第一台电脑,随后,又有了复印机。于是,我们写稿人也开始借助于这些设备来减轻一些劳动强度,间歇地也可将手工拟写的稿件请打字员打印、复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电脑在我们单位基本普及,我便彻底告别了手工写稿。写稿用电脑、投稿发电邮,还可用传真、QQ、微信。稿件可以即时到达新闻单位,既快捷又方便省事。这些神奇的办公设备我们当初做梦也不会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