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李 芝
本报讯 8月14日,记者从市统计部门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衡阳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飞速进步,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共享于民。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衡阳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自1995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来,科教投入不断加大,2017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30.1亿元,比2008年增长3.2倍。2017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5180人,比1985年增加4.7倍。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14家,比2008年增长2.5倍;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490.7亿元,比2008年增长3.7倍。2011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国内专利申请总量38836件,授权总量16434件。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衡阳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上世纪50—70年代,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2018年,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166644人,逐渐形成了以综合、理工、医药、师范、法学、核工业类为主体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
医疗卫生长足进步。新中国成立初期,衡阳卫生医疗水平低下。经过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1978年,全市仅有医院、卫生院 1123个,床位数12740张,技术人员13000人;到2018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834个,设置病床4.47万张,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8万人,执业护士1.7万人。全市拥有乡镇卫生院233个,床位数1.28万张,技术人员1.05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仅有1座规模较大的体育馆,1987年新建了市游泳馆;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5958个,其中体育馆26座,运动场1678个,游泳池69个,各种训练房824个。在1988年、1992年、2000年的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上,衡阳蝉联金牌、奖牌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在湖南省第八届运动会上衡阳获金牌85.5枚、奖牌207枚、团体总分2214.5分,三项居全省第二位。2018年成功承办省十三运会、省十届残运会,改造、新建了27个体育场馆,取得了金牌总数全省第一的骄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