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绝“熊孩子”更该从家长抓起
  子长

  “工作人员管得多啊,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啊。”“不是让孩子解放天性吗,碰恐龙又怎么了,观众不是上帝么?”广东省博物馆在其官微上公开的如此一段参观留言,日前在网络上掀起热议。不出意外,众多跟帖评论网友不但一边倒地支持馆方倡议的“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还有人建议馆方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这些熊家长熊孩子永久禁止进馆”。

  由于留言并不是实名制,所以无从得知发出这样抱怨的到底是家长还是孩子。不过,相信广东省博物馆将这条留言“晒”的初衷也更多是对事不对人,毕竟正如新闻中所提到的——“天下博物馆苦于不文明参观久矣”。查阅一下相关报道,一定程度上说如果博物馆里只是存在吵吵嚷嚷、吃东西的不文明行为,简直算是“幸运”的。7月29日,武汉自然博物馆就曾在官微上吐槽:约400元一只的蝴蝶标本,被小朋友们破坏掉玻璃展盒、撕扯掉翅膀。更早之前还有报道提到在国家博物馆,因为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边吃东西,一边用手触摸展柜,以致保洁员只能不停地擦拭,才能保证其他观众的观赏效果。

  综观各种博物馆内不文明行为的个案,“熊孩子”背后的家长才是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事实上,这种以“还是个孩子”为借口的纵容,并非仅限于博物馆里的不文明行为。今年6月大学毕业季那会儿,湖北工程大学几个学生花了一周时间专门制作的毕业纪念造型,只摆好不到半天就被傍晚进校的几个孩子给拆着玩了。而当事家长面对批评时,他们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是你们没有圈起来,再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熊孩子”犯错,成年人固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报之以宽容的态度。然而,无论是“让孩子解放天性”还是“孩子小不懂事”,当一个家长抛出这种荒唐论调和可笑理由时,只能说明这样的“熊孩子”背后站着一个“巨婴”家长。对此,如果要对博物馆有更多建议的话,那么除了“宜疏不宜堵”之外,更应该从家长抓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如醴之交”不靠谱
姑娘主动退“爱心筹余款” 别止于点赞
朋友圈骂人被罚树立司法判例
杜绝“熊孩子”更该从家长抓起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杜绝“熊孩子”更该从家长抓起 2019-08-07 2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