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预警系统在网上刷屏:“真的好厉害,可以挽救很多人的性命”“提前几秒,都能活好多人”“为预警系统点赞,这是科技的进步”……
这个让万千网友感慨、点赞的地震预警系统是何方神圣?发生强震较少的湖南地区也有吗?
秒级预警!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啥“神器”
“……6、5、4、3、2、1”,17日晚,响彻成都上空的一声声倒计时,和随即拉响的警报,让人们体验到了地震预警的强大功能。很多成都市民还拍摄了预警的视频并发布到网上,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由于大多数网友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新科技”,一些人还把地震预警误以为是地震预报,预警和预报有点分不清。
“地震预警”是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优势,和地震的纵波速度快、能量较小、破坏作用小,横波速度慢、能量较大、破坏用大的特点,在前期接收到纵波得出地震发生的地点、震级等信息,赶在横波到达造成破坏之前,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利用电讯号向周边地区发出地震警报。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磁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研究表明,预警时间10秒,伤亡可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可减少63%。
而地震预测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以前,根据地震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提出未来地震事件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大小。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大难题,但地震预警是完全可行的。
简单总结: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破坏产生前;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
地震预警也存在预警盲区。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俊介绍,“因为地震预警网在震中、震后发出警报前需要几秒钟的响应时间,但是在这几秒内,地震波已波及周边区域,该区域的人会先感受到晃动,再收到警报,该区域就是地震预警盲区。可以通过减少地震预警网的响应时间,减少盲区半径。”
预警信号如何快速传给民众?
初步统计表明,在此次地震中,云南省、四川省多地市的学校收到预警,而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等地开通了广电和互联网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也收到了地震预警提示。那么,这个地震预警系统是怎么运作的呢?
“老百姓所看到的手机、电视上的地震预警,实际上是我们在各级各地政府授权开通的区域里,让内置有地震预警服务的手机、电视,在地震波波及用户前自动弹出预警提示。”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王暾说,在目前技术已经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机顶盒能够有地震预警的喇叭,即便家中电视处于关闭状态,也能自动地发出警报。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2年在全国形成地震预警能力
我国是全球强震高发区域,1900年以来已发生6.0级以上地震逾500次,地震灾害涉及28个省份,死亡66万人,伤残近百万人,受灾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各国之首。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除了继续发展传统防震减灾技术手段外,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的防震减灾经验,大力发展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
在此背景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地震预警工程)于2015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批准立项,2018年7月实施启动,计划于2020年在部分地区率先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2022年在全国形成地震预警能力。
我国是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而且地震预警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日本已建设了全国地震预警系统,欧盟和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建设了区域地震预警系统。
对于我国地震预警发展的水平,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表示,我国地震预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未来5年,国家将投资18.7个亿,在全国包括华北、川滇、新疆、东南沿海在内的四大地区布设密集台网,力争在2022年之前,形成预警能力。
他介绍,长宁6.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为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因为这次地震首先深度比较深,再一个我们能够求解出这次地震的破裂机制,这都属于构造地震的典型特征。”
湖南地处地震活动区,但避开了破坏性地震带
地震离湖南人很遥远?记者从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了解到,实际上,在中国最新的地震区划图中,湖南也属于地震活动区。与四川、云南、青海等地震多发区相比,湖南省地震的频次与强度都相对较低,但省内依然有两组断裂带发育,横贯全省,其中环洞庭湖地区,包括常德、岳阳、益阳等地的地壳活动水平都相对较高,当地群众很有必要提前掌握相关的地震防灾避险常识。
不过,湖南很少发生破坏性地震也是事实,而这与湖南的地理位置有关。“95%的地震都集中在现代板块活动碰接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唐山地震就属此范围),以及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如汶川地震),湖南恰好避开了这些破坏性地震带。”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解释。
当然,湖南也并非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记载,自公元1500年以来,湖南有多个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共计20多次。其中,1631年常德的6.8级地震是湖南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之一。
记者从湖南省地震局了解到,2018年11月,湖南就已启动地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当年累计投入1099万元,推进省地震监测台网优化改造项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湖南子项目。截至今年3月,已建成测震台站24个、地球物理台站29个,全省地震台网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地震监测能力从“十二五”末的2.8级提升至2.0级,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地震监测能力达1.8级。
全省预计建设140个预警台站,将在2022年建成运行。届时将实现122个县市区全覆盖,并强化对滑坡、矿山塌陷、爆炸等强地面震动事件的监测能力建设。
综合红网、《成都商报》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