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滞留10年之久 流浪人员回家了
我市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智能寻亲手段,帮助20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本报记者  胡亚华  通讯员  王春光

  本报讯   19日,记者自市民政部门了解到,我市通过广泛宣传寻亲服务工作,大力推广“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智能寻亲新举措,助力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救助寻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自2018年以来,我市专门成立救助寻亲小组,加大寻亲工作力度,在加强传统查找寻亲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充分利用公安刑侦资源,并借助DNA比对、“人脸识别”技术,拓宽寻亲手段。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滞留在衡阳市的待寻亲受助人员共计340名,确认其身份户籍的有216人,待确认其身份户籍的124人。其中,确认其身份户籍对象当中,通过传统问询方式获取身份户籍的194人,人脸识别获取个人信息的19人,通过其他方式查到个人信息的2人,DNA识别验证身份的1人。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利用“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已帮助20名受助人员成功找到家人。除此之外,还通过采用“DNA比对+人脸识别”模式,提升寻亲成功率。如,市救助管理站与市公安机关联手,通过DNA比对,识别验证了1名滞留人员身份;通过“人脸识别”查出19名滞留人员疑似户籍信息,通过电话问询甄别等方式,最终确定这19名滞留人员的身份信息,这19个人中滞留时间最长的达10年之久,在查实信息后,及时安排护送,帮助他们回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新车挂报废车车牌上路营运 司机被扣12分罚5000元
滞留10年之久 流浪人员回家了
全国中高考生,蔡伦竹海“邀”你免费游
整治违章广告,严格实行“一店一牌”
40余名爱心人士 走进救助站
高新区万家惠市场启动提质改造
国药力鞭丸 重振男人雄风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滞留10年之久 流浪人员回家了 2019-06-20 2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