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有3000多名学生,学校不配备后勤人员,全凭学生自行管理。学校推行“学长制”,即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学校还要求全校学生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7米之外需敬礼,另学校也不布置寒暑假作业。尽管如此,在读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且就业率相当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明末清初时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可在一次演讲中,这所学校的校长将“匹夫有责”改为“我的责任”。几字之改,意义可深远。他言下之意:匹夫泛指大家,而每个人理应树立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履行自我责任,避免相互推诿。因而,他强调读书只是为了报效国家,别无其它私欲。这位校长还特别注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甚至捡起地上的纸屑也视作爱国行为。
笔者认为,教育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育人训导;家长也不能望子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便包办孩子日常事务,致使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小就失去生存能力锻炼。现如今,不乏年轻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魂牵梦萦的是干清闲工作,拿高工资,却心无国家情怀。如此这般,怎能担负国家之重任?
曾几何时,多少爱国知识分子放弃外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们这种心系国家强盛的精神值得推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是塑造人的灵魂场所,务必灌输学生“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理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学生也需从自身与微小事做起培养高尚品德,彻底抛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陈腐意识,做一个心有大我,精诚报国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