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照通缉令” 消解法律严肃性
  近日,云南省镇雄县公安局发文悬赏通缉百名在逃犯罪嫌疑人,其中数名嫌犯照片看上去十分年幼引发关注。20日凌晨,镇雄县公安局发表《致歉信》表示,因无法找到部分犯罪嫌疑人外逃时及近期照片,便在公告中使用了其小时候的照片,对自身工作的不严谨向广大网友真诚致歉。

  1.客观来说,部分在逃犯罪嫌疑人可能由于缺乏犯罪时留下的影像资料,或者犯罪时间、逃匿过程已经久远,因此难以找到外逃时和近期的照片,这的确可能是当地警方在追逃时面临的难题。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童年照,或许也只是没有恶意的无心之举。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追逃公告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童年照,也难言妥当。将犯罪嫌疑人幼照公之于众是否泄露隐私、符合伦理暂且不说,与十几年前的幼年照片相比,如今的犯罪嫌疑人外貌、体型都已经产生很大变化。因此使用“童年照”追逃,无异于“刻舟求剑”。——评论员   伯扬

  2.因为找不到部分犯罪嫌疑人外逃时及近期照片,警方的理由貌似成立,其实存在诸多弊端:其一,“童照通缉令”与嫌犯现状天差地别,根本起不到作用。诸多事实证明,图像比文字更容易记忆。不少民众并没有完全记住嫌犯的姓名与罪行,但对其样貌印象深刻,从而帮助警方在茫茫人海中抓住嫌犯,可见通缉令照片对提高抓捕逃犯效率的重要性。其二,让通缉令显得过于随意草率。通缉犯是犯罪人群,通缉令作为公安部门广而告之的法律文件,必须具备严肃性、规范性。童照登上通缉令,未成年人赫然成为逃犯,让人们对犯罪事实产生疑虑,进而对法律法规产生误解,无形之中消解了法律的严肃性、威慑力。

  “童照通缉令”引发网络聚焦之后,镇雄县公安局已经及时删除照片并且向公众道歉。这种有错就改、真诚道歉的态度受到人们肯定。此事也给了各地警方乃至各级职能部门一个有力提醒:认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不二法门,也是维护公信力及法律威严的有效途径。警方当如此,其他部门及各行各业都当如此。

  ——评论员  斯涵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网络时代别患上“语言贫乏症”
“童照通缉令” 消解法律严肃性
赏花文明需要“樱花雨贴纸”
“文物表情包”让历史可亲近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童照通缉令” 消解法律严肃性 2019-03-25 2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