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厘子自由”依然是“贩卖焦虑”的套路
  黄   帅

  舆论场上的“爆款文”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两三天”。前些日子一篇题为《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的文章在网上被热传,它提出女性消费能力晋级的几种“标志”,“辣条自由、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最高阶的当然就是所谓的“财务自由”。

  从“爆款文”的设置来看,所谓“车厘子自由”,属于从日常饮食消费向享受型消费晋级的过渡环节,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巧妙的设置。你可以不喜欢吃车厘子,但不会不顾及自己的服饰妆容,这就是此文渲染的一种价值理念。而“车厘子自由”都实现不了,谈何更高阶的“自由”呢?

  近年在舆论场上“贩卖焦虑”,似乎成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媒体人的套路。“贩卖焦虑”的一大秘诀就是“生造概念”,而且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与现实问题结合并制作大量噱头。

  “车厘子自由”就是一个硬造出来的概念,我们当然也可以说“蓝莓自由”“百香果自由”“澳柑自由”等,只要是那些不是特别日常的水果,都能被设定为“想象奢华”的存在。但问题的关键是,真的有那么多年轻人吃不起车厘子吗?

  其实,大多数人看得出“车厘子自由”,只不过是实现不了 “财务自由”的某种自我安慰。哪怕已经熟悉了其中的话语套路,还是会参与转发、讨论,因为“爆款文”已经构成了一种公共议题,受众都会借此“自说自话”。至于“爆款文”的论述是否严谨、观点是否合理,反而不会被人重视。

  说到底,还是要理应秉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跟风参与讨论倒无妨。如果真的以所谓“车厘子自由”来判断自己的消费能力,未免太过幼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警惕“投你所好式”推送
凡事不宜“一刀切”
当狠刹“妖魔化”教师之风
“车厘子自由”依然是“贩卖焦虑”的套路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车厘子自由”依然是“贩卖焦虑”的套路 2019-03-11 2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