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投你所好式”推送
  扶   青

  3月6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小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谈到了自己对于“投你所好式”互联网推送的担忧,“让你原地踏步,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头沉迷而不会提升,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

  你喜欢什么就推送什么,你想看什么就推送什么,“投你所好式”推送,在互联网世界里的专业术语是“算法推荐”。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呈现出海量特点,人们反而变得无从选择。算法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有助于节约时间成本,充分展现了技术带来的便利。算法一出世就风华正茂,甚至有“技术至上”的观念认为,算法将成为主流。这种观念的最大问题,在于夸大技术力量的同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譬如说,小孩子喜欢玩耍多过学习,假如一味地“投其所好”,而不是推荐甚至强制他进行阅读,不是很容易“跑偏”吗?又有人以为成人与小孩不同,但是网络上许多流量,不也是被猎奇、低俗、色情信息给“拐”去了吗?

  在这个层面上,白岩松认为“投你所好”会有“民族的危险”,并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首先,算法让我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低质化。人们接受信息的心理具有复杂性,有的具备求异心理,有的寻求安慰效应,有的存在发泄倾向……这使得比起真材实料的内容,“震惊体”“标题党”“快餐文”可能更受欢迎。长此以往,信息的激励机制就产生了偏差,“流量至上”“迎合受众”成为许多媒体从业者的标准。

  其次,算法会产生“信息茧房”效应。所谓“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在算法的帮助下,我们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那些我们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在无意中都被过滤掉了。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在不断重复中强化自我偏见和喜好,甚至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投你所好”“算法推荐”这些本身是没有价值判断的。但是技术怎么运用,却体现了运用者的价值观。这就需要掌握并使用这些技术的信息平台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不能仅仅“投喂”用户、“取悦”用户,而要在服务用户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对于广大网民和群众来讲,也要进一步增强自律能力,避免成为算法的“奴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警惕“投你所好式”推送
凡事不宜“一刀切”
当狠刹“妖魔化”教师之风
“车厘子自由”依然是“贩卖焦虑”的套路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警惕“投你所好式”推送 2019-03-11 2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