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谨地说,“未成年人能否独乘网约车”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不管是说能或者不能,都难以站得住脚。众所周知,18岁以下皆是未成年人,若说能的话,叫一个8岁的孩子去独乘网约车,显然叫人无法放心;若说不能的话,一个16岁的孩子去独乘网约车,正常情况下又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何况,如果“未成年人能否独乘网约车”真的是个问题,照此逻辑,那么“未成年人能否独乘出租车、公交车”无疑也就值得重新审视。当“未成年人能否独乘网约车”这个话题进入公众视野,引起公众广泛的讨论,实际上也有助于家长、政府等责任主体反思自己的角色扮演。毕竟,如果说未成年人独乘网约车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话,这种风险之于成年人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的。而构建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是大家的事,家长的监护责任,平台的保障责任,公共部门的监管责任,皆缺一不可。——评论员 刘孙恒
2.从法律角度说,“一刀切”禁止未成年人独乘网约车,既不合法,也不符合未成年人出行的实际需要。《民法总则》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换言之,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独乘网约车,只要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那么就无可厚非。 ——评论员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