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据报道,一名优秀的本土青年人才到了国内高校,往往不如一个拿着洋文凭的普通海归人才吃香,这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通病”。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今年两会带来了一份《关于高校本土人才使用和评价的提案》,他认为是时候提一提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同等评价的问题了。

  现在寻求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同等评价,正当其时,契合社会现实诉求。若真能实现,其所激发的是强大的人才动力,令人期许。当然,所谓的“同等评价”,还不能局限于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还要向“唯学历论”和“唯性别论”等畸形的观念发起挑战。总之,让“唯能力论”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需要无数合理的量化指标来托起现实追求。

  ——评论员 默城

  2.近日,一种医美方法在网上引发争议,该方法被称为“洗血”,即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注入臭氧之后再输回体内。一些美容医疗机构声称可以排毒、改善肤质。专家表示,该类服务有风险,所宣传的疗效并无证据证明,如果操作和消毒不严格,可能会导致疾病感染,包括艾滋、梅毒等。

  须知,从事医疗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批准和许可,对病人开展的医疗技术等治疗项目,理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确保安全性、有效性。在事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医疗技术方面,绝不允许出现擅自开发“新手术”,将消费者当试验品和小白鼠。明明没有从事血液净化项目的资质,却敢对消费者进行“洗血”,属于典型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情节严重的,监管部门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是造成就诊者重伤或者死亡的话,则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作为消费者,应掌握一些起码的社会常识和医疗常识,不被这种假的不能再假的宣传套路所蒙蔽。监管部门更该擦亮眼睛,做好市场的守门人,强化对美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让这种坑人套路不再招摇过市。

  ——评论员   史洪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警惕“投你所好式”推送
凡事不宜“一刀切”
当狠刹“妖魔化”教师之风
“车厘子自由”依然是“贩卖焦虑”的套路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 2019-03-11 2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