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视频诈骗频得手,平台难辞其咎
察者看台
  ➡

  魏   姗

  近年来,一批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热。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2.4亿。然而,短视频火爆的背后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短视频诈骗活动日渐猖獗最为人所诟病。今年下半年以来,借由短视频平台实施的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屡屡发生,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已多次发出警示通报。

  前不久因为刷短视频而遭遇网络诈骗的张女士,现在仍是忿忿不平。“诈骗分子太狡猾了,通过短视频发虚假信息骗我加微信,然后以各种理由骗我的钱。”看到这,同为短视频用户的笔者“心有戚戚焉”,生怕自己哪天不小心刷着刷着就会着了骗子的道。

  相较于其他网络平台, 短视频迷惑性更强,仗着“有图有音有真相”,让人很容易信以为真。更加防不胜防的是,现在的短视频平台还会根据用户的关注和喜好进行推送,由此,骗子们得手的概率也会倍增。比如“兼职月入上千不是梦”“萌宠免费领”“生日返利”这些当前的短视频诈骗热门题材,尽管都是以免费赠送为幌子,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害者的日常喜好。

  现如今“城门”失守,“把关人”何在?事实上,诈骗短视频之所以频频得手,是与用户认证、内容发布等相关环节几乎不需任何门槛和限制脱不了干系的。有记者就在某短视频平台检索发现,有多个用户使用与“蚂蚁金服”或“刺激战场”相同的标识作为头像。这些用户乍一看几乎与官方账号无异,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容易骗取人们的关注与信任。针对这一点,该短视频平台日前公布的“五不原则远离诈骗”尽管已经有所警示,即“不认错官方标识,如果遇见没有带V的账号自称官方账号,一定要避而远之”,却还是做得不够多、责任落实不够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有关规定,相关平台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承担连带责任。这就要求各大短视频平台要切实担起“把关”责任,尽快建立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在用户刷到存有可疑信息的视频时,平台及时推送“该视频包含诱导性信息”“请谨慎点击外链”等相关预警提醒。

  临近岁末,回顾各大短视频平台,其高人气、火爆度毋庸置疑,但越是如此,平台就越应该承担起内容审核的社会责任,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唯有不断优质内容生态,短视频APP才可能越走越远,从而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春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共享玩具能走多远 与“共享”模式无关
短视频诈骗频得手,平台难辞其咎
春运“走得好”永远在路上
说道说道
“网红”食堂,把学生当自家孩子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短视频诈骗频得手,平台难辞其咎 2018-12-2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