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由出行逐渐延伸至更多细分领域。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和母婴行业的红利逐渐显现,共享玩具悄然兴起,这种新兴的共享方式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它的发展前景又怎么样呢?
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玩具租赁尽管说可以打着“共享”的旗号,但却未必一定要往当前的共享风上靠。老老实实的做儿童玩具租赁未必就一定要标榜其共享属性。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共享玩具的卫生和质量安全如何保障。由于是小孩使用,玩具的品质和安全要求非常高。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比如租赁店是否会以次充好,拿不合格的产品来作高价出租?另一方面,也更难以控制的是玩具的卫生问题。毕竟,这些玩具一旦流通之后,如何消毒,保障必要的卫生标准,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这方面,也恰恰是最大的软肋所在。
所以,“共享玩具”模式到底能够走多远,其本质上与“共享”没多大关系,说到底仍是如何实现卫生、安全的可控可监督。这方面既涉及相关的行业标准,也涉及家长的信任度问题。所以,行业从业者不必放大“共享”模式的标签,如何做到让消费者放心才是大事。对监管部门而言,也不必被“共享”名称所迷惑,如何确保行业安全的可控,需要正面应对。 ——评论员 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