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更长了,高铁也让人们前进的脚步变得更快了。
长:2.9万公里新里程
在即将开通的青(岛)盐(城)铁路青岛西站,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做开通前的各种准备。这座远远望去犹如大海中涌动的海浪的车站,将成为青岛四大高铁站之一。
青盐铁路也是年底开通的10条新线之一。据介绍,2018年底,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新民至通辽高铁、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南平至龙岩铁路、怀化至衡阳铁路、铜仁至玉屏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等10条新线将开通运营。
随着新线开通,阜新、朝阳、承德、通辽、牡丹江、日照、连云港、盐城、雅安、丽江等多个城市将加入动车“大家庭”,高铁运能将进一步提升。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届时我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
快:高铁的“同城效应”
中铁十九局集团赣深高铁项目从事建筑施工40年的老铁道兵刘培荣说:“以前从北京到广州,要花60多个小时,现在高铁只要8个小时。高铁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方便大家出行,‘同城效应’越来越凸显。”
更多的“同城效应”将在刘培荣这样的建设者手中实现。全长436.37公里的赣深高铁是江西对接“珠三角”的主要通道。未来通车后,赣州和深圳只需2小时即可实现两地通达。
今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扩容”让中国高铁进一步提速。继去年9月21日在京沪高铁以时速350公里上线运营以来,今年8月8日,“复兴号”又在京津城际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
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高铁出行。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站客运车间业务指导张润秋说,仅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2008年日均运送旅客4.9万人次, 2018年日均运送旅客8.2万人次,高铁已经成为广大旅客出行的首选和常态。
稳:在速度中彰显中国技术
11月20日,随着“天佑号”盾构机刀盘徐徐破土而出,全长6.02公里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正式贯通。
建设方中铁十四局京张项目总工程师陈爽说,清华园隧道是目前北京市内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也是国内位于城区穿越地层复杂、重要建筑物众多的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是京张高铁能否高速平稳运行的控制性工程。
中国高铁的建造技术正日益成熟,像高铁上“竖硬币不倒”的场景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线路维护技术专家工作室首席导师吕关仁表示,高铁无砟轨道施工后的沉降不超过15毫米,路基、桥梁、隧道、涵洞都有精细平稳过渡的“高要求”。
不仅是建造技术,奔跑在高铁线的动车组也在不断“进化”。今年7月1日,16辆长编组“复兴号”正式在京沪高铁上线。相比以往的8编组“复兴号”,16辆长编组“复兴号”将车头部分换为正常车厢,可以进一步提升列车的综合运力,满足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
链接
1
哈牡高铁正式开通, 『八纵八横』完成最北『一横』
12月25日,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铁网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哈牡高铁正式开通,与哈齐高铁、哈大高铁等共同构成黑龙江里程碑式的丁字形铁路网结构。
哈牡高铁,起自哈尔滨,经尚志南、一面坡北至牡丹江站,设11座车站,营运里程约30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哈牡高铁全线位于高寒地带,建设期间铁路、施工部门攻克地处高寒、含水量大等难题,创新多项科技工艺,为中国高寒高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哈牡高铁开通后,哈尔滨至牡丹江运行时间由过去的5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链接
2
杭黄高铁开通运营 又一条黄金旅游线
25日8时34分,随着D9551次列车从杭州东站缓缓开出,杭州至黄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意味着我国东部地区新增一条高铁黄金旅游线。
杭黄高铁东起浙江省杭州市,西至安徽省黄山市,线路建设正线全长265公里。全线设杭州南、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三阳、绩溪北、歙县北、黄山北9座车站,初期运营时速250公里。
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后,将结束浙江西部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不通高铁的历史,大大压缩了杭州至黄山间的时空距离,杭州至黄山最快只需要1小时26分。同时,线路沿线分布有杭州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等一批旅游名胜,被称为串起名城、名湖、名江、名山的黄金旅游线,被誉为“最美高铁”。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