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游水口戏台
  唐建华 

  衡阳县石市镇内有一戏台,因位于水口村,故名水口戏台。据说戏台始建于明代,虽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仍保留至今。欣逢盛世,政府拨款重修,于近日竣工。应学友之邀,我们师生一行十余人前往观光。

  我曾在该地工作三年有余,记忆中的戏台是断壁残垣,依稀可见其原貌。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修缮一新的水口戏台,展现在我面前的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雕梁画栋,集建筑之精华。戏台正中的画屏上,福禄寿三仙笑容满面,画工极为精细,以“水口”二字冠名的“水上琵琶向月抱、口中珠玉随风生”的对联书于画屏两侧,与画屏正上方的“伊人宛在”牌匾珠联璧合。

  自古高手在民间,水口村是一处藏龙卧虎的宝地,整个戏台的雕刻,均出自本地非遗大师梁丰助先生之手。我至今还珍藏着当年梁大师赠与我的一尊如来佛像竹雕。戏台两侧的梁柱上,悬挂着一副副对仗工整、寓意深刻、装裱精美的楹联,皆出自本地乡贤之手。我驻足在一副“水能将万古英雄淘尽、口可把历朝成败讲来”的楹联前,久久不愿移步。这副楹联既有子瞻先生《赤壁怀古》之气概,又有润之先生《沁园春·雪》之风骨。转过身来,对面的大院正是我曾经工作和生活地方,此景此情,勾起我无限的联想……

  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三十年前,我虽是这里的乡间小吏,但架起的却是一座庙堂和江湖之间的桥梁。在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怀着农家子弟的初心、带着军人的情怀,不敢有丝毫懈怠。兴水利、建学校、修道路、扶农桑、调纠纷、保平安。煤油灯下绘制全乡通电蓝图;行走在山水之间,修通了衡阳、衡山、双峰三县边界的公路;拆下了几栋前任未曾拆下的危房,重建了中学;利用山区地势落差,为百姓架设了数十处天然自来水。忘不了水、电、路相通时乡亲们喜悦的笑脸,听不厌学校里传出的书声琅琅……

  我信步走进院落,当年我亲手栽下的数株香樟已长成参天大树,斗转星移,早已物是人非。我站在香樟树下,两位学长忙掏出手机,为我留下了那莫名感怀的瞬间。

  再见了,曾经的金屏!再见了,水口戏台!当车辆缓缓启动时,我的眼眶竟湿润了,难得的冬日暖阳照亮了水口戏台,照射进了车厢,给我们一行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似乎是在挽留我们,抑或还想诉说什么……我想,今日之水口戏台,明日定将上演最美的时代乐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冬来春不远
行走两城间
重游水口戏台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重游水口戏台 2018-12-14 2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