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周容写过一则《小港渡者》的笔记,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顺治七年冬,周容要从一个叫小港的地方进入镇海县城,他吩咐小书僮用木板捆扎一大摞书跟随着。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他便问一个在河边摆渡的人:“等我们赶到县城,还赶得上城门开着吗?”那摆渡者仔细打量着小书僮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是关上了。”周容听了有些气恼,觉得摆渡人在戏弄他,便与小书僮快步急行。不久,他们眼看就要到城门了,这时小书僮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断了,书散落了一地。等到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经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恍然明白摆渡者那番话的深意。
所以说,慢有慢的好处。对走远路的人来说,慢,让心态平和、不急不躁;慢,可让步伐稳健、不疾不徐;慢,有可能避免更多的失误。如上述那位小书僮的急躁,反而让绳断书散,耽误时间。还有驾驶员驾车以及行人在过斑马线时,也要慢。宁肯慢三分,也不抢三秒,否则,很可能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对老年人来说,步子更要慢。因为慢,是情、是趣、是闲;慢,更是一种心境,是人归途中看见的落日,美而沉静。其实,看书也是慢的好,每天的午后品一壸香茶,摊开一本书,在故纸堆里,我们可以看到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情仇、悲欢离恨。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诗人为写上一首好诗而精雕细琢。因为慢,才能多一些细致和严谨,多一些耐心和思考,少一些瑕疵与纰漏。
我退休以后有三大爱好:一是看书写作,二是练字书法,三是唱歌拉琴。我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有时看一本书要看上二三遍,慢慢阅读、慢慢体会。当书看累了便丢下书,依窗而立,手持毛笔慢慢地练字。有时为了一个字的撇与捺,要写坏好几张宣纸。尽管很慢,但我的心快乐得像叶尖上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
由此可见,慢,并不是愚钝,而是淡定、神闲。慢,是看得开、放得下,坚定地朝着心中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慢下来,我们的心才会静下来,才会闻到不同季节花儿的清香;只有慢下来,你才会发现生活处处海阔天空,时时风轻云淡,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