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APP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1.客观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一些APP,既为提高管理效率,亦方便学生,倒也未尝不可。但是,毕竟是在校园推广,任何APP产品的确定,都应该有严格的筛选程序。更重要的是,推广APP也应该以真实的需求为导向,而不能只是想当然的追求“智能化”。比如,像学生打热水、连无线网络这种事情,也得嵌入APP之中才能操作,这就不是带来方便,而是实实在在的添堵。因为这些事情在线下操作的成本是最低的,根本就无需通过专门的APP来完成。如此要求,显然是过于想当然了。
——评论员 朱昌俊
2.如何才能有效治理校园APP中存在的强制使用、过度泛滥等乱象呢,除了大学生的投诉维权之外,笔者以为还需要从教育管理、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齐抓共管,共同发力。
高校等教育管理部门,对于校园APP的推广使用不能过于简单机械地一哄而上、一刀切,盲目追求高校管理的APP化,应根据和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校园APP的使用有所甄别、取舍,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校园APP使用的选择权,通过积极引导相关校园APP开发商,以优质的服务品质吸引大学生主动自愿安装使用,而不是简单利用行政权力去强制使用。与此同时,针对校园APP中存在的各种乱象,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介入,严肃依法纠正查处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违法问题,确保校园APP市场的规范和有序。
——评论员 楚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