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达,省作协会员,出版有随笔集《爱极了》
晏阳:写实,要知道画什么和不画什么。写实不等于看见什么画什么,也不等于画得“像”就是好画。画得像不像不成为问题。而是要知道取舍。再写实的画也是一种对现象的提炼。它需要高度和纯度,更需要单纯。单纯很难。
意达:是的。我在几幅写生练习之后就体会到了您刚才说的“要知道画什么和不画什么”的区别。而在临摹中便不会有这样的心得体会。您说的“单纯”并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艺术上,好的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一篇文章抽掉所有的修饰而仍然觉得好,这才是好文章。”您先提到的“标志性语言”的局限性,是否指的只是表现形式上的“标志性”,而非内涵上的“标志性”?比如我就觉得每一个成熟的文学家或艺术家在内涵或题材上都具有“标志性”。比如我刚刚说您的作品不具有“标志性”,而实际上我觉得在内涵特征上依然有您的“标志性”。
晏阳:我的画在表现形式上几乎没有什么标志性语言,有人夸,我就说“普通写实,一般性优美”。我画战争题材几十年,画大规模战役那么多幅,每一幅都在体现战争的惨烈。战争,从来都血腥。但是,我追求的是惨烈而不血腥。惨烈不等于血腥。惨烈,我们可以将其诗化,而血腥不能,我认为这是艺术和非艺术的分水岭。生活变成艺术需要提纯,这种提纯与诗化或许可以说是我的“标志性语言”。也就是你说的内涵上的标志性。
意达:战争的惨烈其中自然包括了它的血腥。而您的画中只体现惨烈不突出它的血腥,这是否也包含了一种对视觉感观上的考虑?画,首先要让人视觉上舒服,就是所谓的顺眼。并且,是否有能力恰当地进行提纯与取舍,也正是大家和小家之间的区别所在吧。这,又回到您刚才谈到的“要知道画什么,不画什么”上。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涵盖了绘画作品从立意、构思到绘制、完成的每一个步骤。同样的东西,不同的画家,除技术上的差别,立意、意境上的差别就更加泾渭分明。我想艺术家之间真正的差别也在于此吧。
晏阳:你有很强的领悟能力。无论天生禀赋、领悟与感受力还是基本的艺术素养都很好,以你的自身条件,学画画没有任何问题。唯一要做的就是多画、多练习。你已经画过一段素描了,日后或许需要做个选择,比如,专注于成为一个首饰设计师呢,还是一个绘画艺术家?两者日后的学习内容会有所不同。
意达:我原本是为了成为一个设计师而学画的。可在素描练习中我爱上了素描,我还想在素描练习上再深入一点。我想,素描练习总归不会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吧?
晏阳:当然。素描学习对从事任何造型艺术门类都只会有好处。西方的大师们毕生都在画素描。又,西方的一般概念中,素描就包含了速写,只是介绍到中国来,就被拆开成素描和速写两种了,其实是一回事情。速写的深入就是素描,素描的短期形式就是速写。学画,速写必须画,时时画。从这里,你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