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惧,新词,字典上没有,我的发明。烟惧,对烟的刺激危害的恐惧,贬义词,却含有警醒的意思。
烟有多种来源。乡间茅屋顶上飘出来的,叫炊烟,多少还有点诗意;工厂烟筒里吐出来的,叫烟尘,多了便形成了霾;人抽香烟吐出来的,叫烟雾,至少还有2000多种有害成分。总之,烟是物质燃烧后的废弃物,含有害成分。
下放农村那一阵,干活闲时也看见农民在田间地头卷抽“喇叭筒”,穷时用干树叶揉碎,稍好的时候用旱烟丝,用粗纸卷起呈喇叭状,说吸一口赛神仙。我初吸一口,辣得眼泪双流,终于尝到了烟的滋味。招工回城后,跟师傅学开车。师傅是个烟虫,一天一包多,给师傅点烟后,随手也来一根,很是潇洒。开车时我们俩师徒把驾驶室弄得乌烟瘴气,还很得意。那时抽的是经济、建设、洪桥、火炬、飞鹤之类的牌子,属于低档消费。不久得了慢性咽喉炎,一天到晚吞吞吐吐。到医院次数多了,医生问想不想好?我说做梦都想。医生说把烟戒了。我跺跺脚咬咬牙,真的戒了,咽喉顽疾立马消失。师傅倒好,我行我素,一幅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架式。可想不到,师傅退休后不久,也戒了,具体原因地球人都知道。自此以后,我孝敬师傅,再不送烟。
目前中国有3.15亿烟民,占世界10亿烟民的三成多,列世界第一。如此众多的烟民提供的税收、造成的烟患,可谓前所未有,其利弊莫衷一是,难分伯仲。然而二手烟,却让人防不胜防。公共汽车上、火车站、会议室、风景区,凡有人的地方皆有烟民,不分男女,不论老幼,客气递烟,你来我往,吞云吐雾。禁止吸烟的牌子,形同摆设。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见又有人抽烟,便亳不客气朝那人大吼一声。那厮朝车厢内扫一眼,全是鄙视的目光,无奈只得熄了火。还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爷孙俩同行,爷爷嘴上竟然叼了一根烟,在孙子面前云山雾罩。这等爷爷,理应开除“爷籍”,祖国的花朵在此环境中如何灿烂得了?
以前自己抽烟,不会去想别人的感受。现在不抽了,到了被动吸烟的环境中,才感觉抽烟真令人厌恶,遂逃避;恐惧,躲而远之。凡有娱乐事,先打探一下,抽烟不?抽烟的一概免玩。
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如何扫霾控烟,工程浩大,非一日可成。当务之急,应该出台一部《香烟消费法》,以规范烟民行为,控制吸烟范围,减少烟雾扩散。营造清新环境,让我等惧烟之老百姓,远离烟患,从容生活,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