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有竹
  我幼时长在农村,感觉当时人们区分一样东西有无价值,似乎就是看其能否食用。

  老家所在的湘南丘陵,人们的主食都是稻米,稻米理所当然地就有了价值,连碾米剩下的糠皮也有其价值所在,会被拌进煮熟的南瓜、红薯里喂猪喂鸡,猪食之膘肥体壮,鸡鸭食之甘之若饴。桔子、橙子、柚子亦是人们眼中的有价值之物,果肉酸甜可口,果皮能泡茶,还可用石灰水泡后加进红薯糖里,成为一道爽脆可口、妙不可言的美味。若晒干了用来引火,果皮中的桔油会一点就着,燃烧时滋滋作响、桔香扑鼻,堪称极佳的空气清新剂。瓜棚上累累的丝瓜亦是极好的时令小蔬,来不及食用而老去的亦不失其利用价值,逐渐纤维化的果肉变成了丝瓜筋,就成了家家必备的洗碗神器。它们在人们眼中的首要价值其实都源于能充当食物,若是能有其他用途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譬如老家随处可见的竹子,就因其嫩芽——竹笋能食,且竹子用途广泛,深得人们喜爱,而今早已漫山遍岭。

  老家对面的白竹山之所以能青史留名,就源于此处盛产白色的竹笋。

  《清一统志》载,“白竹山,县西十五里,产竹筍白如玉。亦名白竹峰。”“竹筍”即竹笋,长得“白如玉”定是冬笋无疑,也算是位列山珍的重要美食了。但实际生活中,人们会把竹子的竹笋身份忘得一干二净,毕竟竹子的用途并不仅仅局限于竹笋的能食用,它与男女老幼的生产生活如影随行,小孩子会用竹子做钓竿钓鱼、钓蛙,或者制作汲水枪打水仗。大人会用竹子削竹筷、织箩筐、编篱笆,手艺好的会用竹子来制作竹床、竹桌、竹椅。老人会选用老竹子做拐杖、做外号“不求人”的抓痒工具、做或长或短的鞋拔子。我见过最长的鞋拔子竟长达一米有余,行动不便的老人借助它穿鞋无需弯腰。女人则会用竹条编织竹篮竹篓和果盘、用竹枝丫扎扫把、用竹筒削制洗锅用的“铣针”,“铣针”比今天的钢丝球既环保又方便,还完全不用担心会烫着或弄脏双手……

  祖父屋后的山坡上也种了一丛竹,竹不知名,没有南竹那么粗壮,纤细而修长。若说南竹是五大三粗的壮汉,那它就是袅袅婷婷的小女子。它也不像南竹那样四处生根发芽,会同男子汉一样四海为家,它只会像个痴痴守候的小媳妇固守在原地,人们只要不去砍伐,它就几乎不再萌发新芽,年复一年地就是那么一丛,不多,也不少。就算是萌发了新笋,其味道也极苦,挖笋的人们一向是对它熟视无睹的。幼时我常好奇地问祖父:这竹到底有何用啊?祖父似乎就从未正面回答过我的疑问,只是含糊地说将来你可能会懂的,然后目光就转向了柜子上那幅颇有了些年头、题了“虚怀若谷”四个大字的水墨画。画上几丛墨竹斜指天空,不羁但又劲健。我问画作者是谁,祖父只含糊说可能是某位先祖,但可惜的是其时的祖父也说不上这位先祖的名字来……

  慢慢地,我和祖父就都遗忘了这个问题,如今祖父离开人世都十多个春秋了,那丛竹子依旧还仿如当年一样是绰约的一丛,不多,也不少——时间在此,竟然仿佛是停滞不动的。

  多年后我终于弄清楚了这种竹子原来叫作苦竹,除了是药材,还是制作竹笛的好材料。我虽然没能查到这位先祖的名字,但我猜想他一定是个民间草药郎中,他一定知道苦竹的药用价值。而且,行医之余的他必定会经常舞文弄墨,抑或用这种苦竹制作的竹笛吹上一曲——因为多年后,我终于读懂了那幅画上“虚怀若谷”四个大字旁的一行龙飞凤舞的小字: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居有竹
叹 息
“常游常宁”杯征文
简单的铁(外两首)
静美常宁等您来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居有竹 2018-09-18 2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