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发声
6月5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殷女士在手机上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点开了自己儿子的“电子出生证”。据媒体报道,这是全国第一张全省通用的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和纸质出生医学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广泛应用于公安、人社、卫计、司法等部门30多个办事场景,“刷脸”即可使用。
1.电子政务不仅要求信息上网,而且要有推进整合的认识和能力。只有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现状,让信息充分共享共通,才能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多方利用。
以“电子出生证”为例,这绝不只是一张纸的电子化,而是将数据充分联网贯通,使得公安、人社、卫计、司法等部门都可以一键查询、一键认证。以往,一些地方拆解服务功能,虽看起来每一项都是一次性办结,但实际上整个服务并未能达到一次性办结。这就有可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即各单位、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两微一端”,表面上是都在推进信息化服务,实际上是各部门搞信息封锁,不愿意放开权限壁垒,导致电子政务缺乏一种体系化建设的思维。如今,“电子出生证”全国通用,是“整合推进”的结果,可谓最大程度贴近了我们想象中的数字政府。
——评论员 扶 青
2.电子出生证的横空出世,对群众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以后新生儿落户或办理身份证等证件,不再需要进行证件的真伪鉴定和异地信息协查,不再需要一纸证明来说明“孩子是我的”。对应的是,办事部门可实行网上电子证照查验,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是公共服务部门与社会主体合作的结果,体现了“问题意识”,对接了“民生需求”,值得关注和肯定。
关键的问题是,对于高效又方便的电子出生证,诸多行政部门、办事机构的接受度有多高?这并非笔者多虑,两年前,北京率先在全国启动交强险电子保单试点,为在京车主购买车险提供方便。然而,一些其他地方交警依然以“未张贴车险标志”为由开具罚单、扣留车辆。同样的,电子出生证会不会因为不像纸质证件那样直观,而被一些办事机构拒绝?
——评论员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