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置远距离
求救联络等科目
  我国首次在着陆场区沙漠地域组织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

  设置远距离

  求救联络等科目

  15名中国航天员日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圆满完成了野外生存训练。这是我国首次在着陆场区沙漠地域组织的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

  据介绍,航天员沙漠野外生存训练为期19天,由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提供训练保障。训练主要针对空间站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船应急返回着陆沙漠地域特殊情况,旨在使航天员进一步掌握救生物品的使用方法,提高沙漠环境生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凝聚力。

  记者在巴丹吉林沙漠看到,航天员身穿舱内航天服,以三人乘组形式,依次走进预先放在大漠深处的飞船返回舱模拟器。随后,航天员模拟了从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自主出舱、报告着陆位置、等待救援并利用现有物资进行自救,直到48小时后被成功搜救的全过程。

  “沙漠救生训练的难点在于沙漠里的自然环境很严酷艰苦。另外,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很有限,而我们现有的水、食物和其他物资也相当有限。为了轻装上路,又要保证生存需要,我们要对携带的物资作合理的取舍。”我国首位太空女教师、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航天员沙漠野外生存训练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安排的,设置远距离求救联络及野外生存掩体搭建、野外生存及近距离求救联络、沙漠野外行进等科目,航天员分为6组3批次展开训练,每组48小时。中国航天员中心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严密组织、周密协调,全体航天员顺利完成训练科目。

  据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这次训练中,航天员克服了大风扬沙、烈日高温、降雨降温等恶劣气象条件的考验,真实体验了沙漠的自然环境,也进一步验证了救生物品配置的合理性,为后续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

  训练期间,全体航天员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了发射场待发段紧急撤离训练。

  目前,我国航天员正在全面开展空间站任务训练。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铁路部门首次为儿童节加开列车
设置远距离 求救联络等科目
高考将至,这种“聪明药”别吃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设置远距离
求救联络等科目
2018-05-29 2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