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羊水栓塞是一种产科极为少见的并发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系统,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肺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产科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它的发生率虽低,只有1/8000~1/80000,但发病十分危急,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死亡率高达80%。
近日,一名36岁的高龄产妇在顺利分娩后20多分钟,突发羊水栓塞。生死时速之际,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孕产妇抢救团队通过精诚合作、全力抢救,成功将其救了回来。
5月12日清晨,36岁的产妇小郑从病床上睁开了双眼。对于前一晚的险情,她一概不知,以为这次顺产与前两次并没有什么不同。安然度过生死难关的背后,是医院妇产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输血科等科室精诚合作,奋力抢救的结果。
5月12日凌晨12点半,小郑被送进产房开始自然分娩。凌晨3点左右,她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半个小时后,胎盘娩出,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顺利。3点50分,分娩完正在待产室休息的小郑突然感到有点胸闷,并逐渐喘不过气来,烦躁不安同时伴随着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下降。
“当时,我马上给她做了阴道检查,对内出血、子宫破裂、软产道裂伤等危险因素一一做了排查。在排除了以上原因后,我考虑是否是羊水栓塞。于是给患者注射了一次地塞米松,发现虽然出了那么多血,但血压仍在正常范围,于是成功锁定到了羊水栓塞上。”刚从湘雅医院进修回来的主治医生刘丽敏介绍,羊水栓塞的发生率虽低,但发病十分急剧,死亡率高达80%。病因的迅速明确,无疑为接下来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于是,刘丽敏等医务人员一边为小郑紧急输血抢救,一边紧急“呼叫”妇产科其他医师。不到10分钟,主任刘利、副主任陶静、王静等应声而来。“小郑,你听到我在说什么吗?你要坚强点,一定要挺下去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利表示一进产房就感觉情势危急,产妇大汗淋漓、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发绀。
一开始,小郑还能说上几句话,可是渐渐的,她的回答越来越烦躁了,很快已经没有了回答的声音。就在几分钟之间,刘利抬头一看,血压已经下降至58/30mmHg,血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阴道流血呈不凝的状态随之而来。
“立即手术!准备子宫切除手术!”刘利喊了出来。如果不马上切除子宫,子宫血管内的羊水物质会快速渗入产妇体内,进一步消耗体内的凝血因子,子宫内开放的血管会导致更大出血以致死亡。
不到15分钟,麻醉科、手木室、重症监护室等相关医护人员全员到位,这场与死神搏斗开始。在众科室的精诚合作下,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了,凝血功能在慢慢恢复。看到病人脱离危险,大家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好在医院的血浆充足,如果临时再去血站调,哪里还来得及。”刘利告诉记者,这次顺利抢救并不是一次偶然的成功,而是得益于成熟的团队合作。
抢救结束后,在病例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成功将病人抢救过来的关键在于诊断快,进手术室快,手术止血快,血制品、凝血物质进入病人体内快。据介绍,羊水栓塞的病人多有下列诱发因素存在:高龄初产、经产妇,宫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宫产等。刘利提醒,为避免诱发因素,应及时诊断,尽早组织抢救、治疗。